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砥砺奋进二十载 天山南北筑丰碑—— 公司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纪实
阿蓉
 
  天山雪涌,塔河浪急。1955—2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的光辉时刻。2006年,中国水电四局——这支因水而生的“水电铁军”,挥师西进,扎根新疆这片热土。20年间,以“水电铁军”的担当主动融入新疆发展大局,积极参与新疆水利、能源、市政、交通等领域的重大工程,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戈壁拓荒 点燃边疆建设星火


  20年,600余名管理人员、5100 名一线建设者、230项工程,四局人用双手架起桥梁、筑起大坝、点亮灯火,在天山南北镌刻下奋斗的印记,成为新疆发展的“见证者”与“建设者”,把“水电铁军”的战旗插向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
  2006年,国家对口援疆、西部大开发号角激越。四局人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怀揣“服务边疆、建设边疆”的初心,开始建设阿克苏塔尕克水电站,拉开入疆序幕。
  初入新疆的艰难,远超想象。在阿克苏塔尕克水电站项目现场,夏季的戈壁地表温度飙升至50℃,钢筋被晒得烫手;冬季的北疆寒风如刀,混凝土浇筑面临“冻裂”风险;物资运输更是难题,卡车陷在戈壁滩里,队员们就顶着风沙推车,渴了喝口冻成冰的水。
  尽管环境如此艰苦,建设者们以“艰苦不怕吃苦,风暴强意志更强”的豪情壮志奋战一线。2006年3月,阿克苏塔尕克水电站厂房建筑工程正式启动,实现发电厂房基坑当年开挖当年主体封顶的重大节点;2007年10月,项目顺利通过土建验收;2008年3月,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每一步推进,都映着建设者与困境较劲的决心。
  从首批参建的阿克苏塔尕克水电站、巴州开都河流域小山口梯级水电站,到后来遍布全疆的重点项目,四局人在戈壁荒漠中扎下根来,逐步在新疆建立了完整的组织体系:1个区域营销中心、1个全资子公司、4个分公司和1个项目公司,构建起覆盖全疆的运营网络,真正从“流动施工队”蝶变为“驻地企业”。

重器筑基 铸就新疆发展脊梁


  新时代的新疆,是“疆电外送”的核心区,是“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更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公司紧跟国家战略,在“水、能、城”三大领域打造“标杆工程”,用精品工程撑起新疆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水利工程,为绿洲注入“生命之水”。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横河而起,公司承建进场路、导流洞、发电洞、闸门制安、库区道路等急难险重的大小13个标段。这里有高地震烈度、百米级高面板堆石坝、600米级的高边坡处理、坝基百米级深厚覆盖层等世界性技术难题。为攻克难关,公司自主研发国内首台履带自行式全圆钢模台车,推行开挖支护同步作业,获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水利协会工法,2019年实现两洞顺利贯通并攻克上百次塌方。如今,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每年可提供21.86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彻底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每年减少约1000万人次的防洪投入,南疆数400万群众的“水安全”有了坚实保障。
  这样的“解渴工程”,在公司的新疆项目清单上还有很多:和田波波娜水电站工程、QBT水利枢纽前期工程、EH引调水工程、HM山北供水项目、CJ供水项目、ZD供水二期工程……截至目前,公司在疆累计承建水利水电项目64个合同标,为新疆的绿洲版图,织就了一张“水网生命线”。
  新能源项目,让戈壁绽放“绿色之光”。新疆的戈壁滩,曾以“荒凉”为名,如今却因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化作一片“希望的田野”。2024年5月,公司承建了国内规模最大构网型(独立)混合储能项目——新华乌什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项目建设以来,公司全力克服戈壁滩高温、高寒、多沙尘等恶劣天气等不利影响,保进度、赶工期。2024年7月,首台220千伏主变压器具备试验条件;9月,220千伏送出线路及对侧间隔工程试验调试全部完成;10月并网带电成功,绿色电能正式注入电网。
  如今,戈壁荒漠之间,风机如林屹立,光伏板连绵如海,昔日荒芜之地正焕发出无限的“风光”生机。截至目前,公司在疆中标新能源项目148个,吐鲁番风光工程、塔城风光工程、哈密风光工程、阿克苏构网型储能工程……一张覆盖南疆的绿色能源网正加速成型。
  基础设施,为发展铺就“畅通之路”。城市的繁荣,始于交通的畅通。公司深度参与新疆市政建设,在乌鲁木齐绕城高速(西线)工程中,承建13.20公里路段,涵盖隧道、桥梁、路基及路面、绿化、交安等全链条工程。2024年3月26日,随着2.6万吨、44米宽的转体桥在82分钟内旋转86度精准就位,新疆单体最大、最宽、最重的高速公路转体桥华丽完成“空中芭蕾”,一举刷新三项区内纪录,也为后续施工打开咽喉。自2021年开工,四局建设者夜以继日,终在2024年12月21日迎来全线通车试运行,乌鲁木齐“三环”时代正式解锁。
  在市政领域,公司以城市为卷,绘出两条新动脉。在乌鲁木齐米东区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园及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里,标准化厂房倒映蓝天,再生水清波流淌,108 平方公里热土承载350家企业在此逐梦;瑞和大健康产业园,8.7万平方米白色楼群熠熠生辉,康复、研发、培训五栋大楼环抱成“健康谷”,2023年10月开园即成“健康中国”西北样板。几载耕耘,公司在疆基础设施项目已落子18个,把冷钢热砼写成城市温润的诗行,让产业与民生一同拔节生长。
 

投资赋能 激活新疆发展动能


  作为央企,公司在新疆的发展,从未局限于“建项目” —— 而是以“投资+建设+运营”的一体化模式,深度融入新疆产业链,推动“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共生共荣,让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各族群众。
  在产业投资领域,公司的“装备制造版图”正在新疆加速铺展,吐鲁番、塔城基地已机声轰鸣,若羌装备制造基地也将于10月下旬正式投产。届时,三大基地年产能合计达29万吨,让新疆新能源项目的“装备需求”实现“本地供应”,培育了一批少数民族技术工人,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形成“新疆造、新疆装、新疆用”的风电全链。
  在投资规模上,近3年公司在新疆投融总额达52.4亿元,签订合同 70 个,项目履约率100%,得到业主和地方政府的一致认可。而在绿色发展上,四局始终将“生态优先”刻在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建一座工程,护一片生态”。
  同心共筑 永绽民族团结石榴花
  新疆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同心协力。公司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从人才援疆到脱贫攻坚,从民生帮扶到民族团结,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南北绽放。
  人才援疆,把技术的种子撒向天山。二十年春去秋来,芮鹏程、门永强、徐静、王子瑞等7颗“胡杨籽”接力西行,在风沙口扎根、在戈壁上抽芽。他们把“四局标准”译成“新疆方案”,在村里建饮水工程,在校园搭“希望书屋”,在枣林“暖心助农”。技术生了根,队伍发了芽,一支带不走的“地方军”已像胡杨林般挺拔,风越大,根越深,绿越浓。
  脱贫攻坚,把致富的钥匙交到老乡手心。在南疆,公司的项目工地成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累计接收120名南疆精准扶贫户维吾尔族青年到项目就业,月收入超6000元。公司还累计投入资金230余万元,用于优先采购当地群众的农副产品,帮助当地群众修整道路,帮扶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资助当地学生上学。项目完工,技艺留下,笑容留下,戈壁深处有了自发生长的富裕脉搏。
  天山雪水长流,四局脚步未止。二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更多的奇迹正在发生,更多的梦想正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