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穿透安昌河面的薄雾,启明星大道的车辙载着朝阳驶向新城,滨河路的樱花正与科技城的灯火相映成趣——由公司精雕细琢的安州区道路基础设施等综合建设项目,近日已全面竣工。
这项承载着绵州百姓期盼的民生鸿篇,以“路网织锦、生态泼墨、碧水为弦”的宏大笔触,将八大子项目编织成璀璨星河,在川西北大地铺展一幅“路如经脉、绿似彩绸、水若明镜”的立体画卷,为城乡统筹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澎湃活力。
路网焕新, 让城市血脉涌动时代脉搏
西起沙汀大道的晨曦,东至宏安路的暮色,1670米的启明星大道曾是城市记忆里一道深皱的纹路——空中线缆如蛛网交错,狭窄车道困住往来步履。建设者以“微创手术”的精妙匠心,让拓宽的路面如舒展的绸缎铺陈开来,行道树在暖阳里投下斑驳光影,这条曾被时光蒙尘的“城市中轴线”,如今正以双向六车道的开阔胸襟,托举着安州向“宜居花城”的梦想款款前行,成为倒映城市文明的流动镜面。
安昌河畔的风掠过1.5公里的滨河路,将樱花雨洒在科技城的蓝图上。昔日连接主城区与发展区的“瓶颈路”,如今被匠心酿成“春樱似雪、夏叶如翡”的景观长卷。当晨跑者的脚步唤醒彩色沥青步道,当暮色中的灯带勾勒出河岸轮廓,这条会呼吸的“网红大道”早已超越交通属性,化作科技与自然对话的诗行,在城市发展的坐标轴上,稳稳锚定着未来基建的坐标点。
从花兴路的车水马龙到青安大道的灯火阑珊,5.8公里的物流通道如一条淬火精锻的金链,镶嵌在安北货运的版图上。
改造后的大道让重载货车如音符般在沥青琴键上跃动,运输效率提升的节拍里,串联起工业园区的机器轰鸣与物流园区的装卸繁忙,这条“产业动脉”正以更低的能耗、更快的流速,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在河东新区的版图上,七条新建道路如七根银弦,轻轻拨动着居民的生活韵律。它们是连接科技城新区的毛细血管,是编织15分钟生活圈的经纬线——晨送学子的自行车铃掠过街角花店,傍晚的广场舞乐从社区广场溢出,这些蜿蜒的路网不仅勾勒出安昌河东岸的交通骨架,更让“出门即坦途”的生活愿景,在每一次踏足中化作真切的幸福触感。
生态着色,让绿色成为城市呼吸的韵律
安昌河北岸的风翻开3.15公里的绿色书卷:彩色沥青步道如一条流动的绸带,银杏与香樟在四季更迭中挥毫泼墨——春有新叶染嫩,夏有浓荫蔽日,秋有金蝶飞舞,冬有虬枝映雪。科技互动装置在绿影中闪烁智慧光芒,儿童游乐区的欢笑跌进花丛,这里不是寻常的绿化带,而是被匠心酿成的“城市会客厅”,让每一次漫步都成为人与自然的诗意对话。
当3.5公里排洪渠如碧玉丝带缠绕23.4万平方米的绿地,一幅“水为脉络绿为魂”的生态画卷便在河东新区徐徐展开。建设者巧借地形高差,让梯级湿地如钢琴键般错落有致,雨水花园里睡莲静卧,生态驳岸上芦苇轻摇。智能健身器材在晨光中苏醒,无障碍步道串联起科普长廊,这片“城市绿洲”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不再是诗句,而是安州百姓触手可及的日常光景。作为蜀地重点生态工程,安昌河整治将47.8万平方米北岸公园与46.6万平方米南岸湿地缀成珠链。清淤船犁开碧波唤醒河床记忆,生态护坡上蕨类植物舒展新叶,曾经沉寂的滩涂如今成了白鹭的栖息地。当市民在亲水栈道上捕捉水鸟掠影,当夕阳为河面镀上金边,这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长卷,正以四川生态示范工程的姿态,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绵州故事。
碧水长流,让乡村铺展生态振兴底色
在安州17个乡镇的土地下,51公里主管网与27公里支管网如地下长城般蜿蜒伸展。“集中收集+分散处理”的智慧管网,将河清至千佛的生活污水纳入生态循环,那些曾在村头流淌的黑臭水体,如今化作清澈的溪流汇入安昌江。当管网在泥土下默默守护水质,地面上的村庄正焕发生机——稻田里蛙声连片,果园中蜂飞蝶舞,这幅由“地下工程”托举的乡村图景,正为乡村振兴铺就最温润的生态基底。
从物流通道的钢铁洪流到安昌河畔的鹭鸟蹁跹,从地下管网的无声守护到公园绿地的笑语盈盈,公司的建设者们以绣花针般的细腻匠心,在安州大地上镌刻下20 余公里城市路网的筋骨、近百万平米生态绿地的肌理、78公里污水管网的脉络。如今的安州,已织就“10分钟健身圈”的活力网络、“15分钟生活圈”的便捷版图、“30分钟生态圈”的绿色屏障,“滨水安州?美丽花城”的城市名片在川西北熠熠生辉。
这不仅是城乡建设的典范之作,更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注脚——当每一盏路灯照亮归途,当每株行道树投下荫凉,当每滴河水映照蓝天,那些藏在钢筋水泥里的匠心,早已化作百姓眉眼间的笑意,成为丈量幸福最温暖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