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鎏金,江河浩荡。在世界屋脊、祖国山河明珠青藏高原之上,公司以甲子匠心执笔,七度镌刻“全国文明单位”,企业呈现出均衡发展基础更牢、项目履约管控持续向优、抵御风险能力更强的新气象,走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扎根高原 文明基因融血脉
公司成立于1958年,从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甘肃黄河刘家峡水电站起步,近70年间,始终以“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为指引,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高原水电人精神,传承“艰苦创业、规范严谨、诚信担当、品质卓越、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根青藏高原,践行“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新青海精神,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建设者们克服高寒缺氧、地质复杂等重重困难,以文明铸魂、以匠心筑梦,把精神基因融入企业发展脉络,用一项项精品工程书写了中国水电建设的辉煌。
近年来,公司以“靶向施策导学、全面联动践学、督导检查促学”三维发力,构建起“4433”主题教育保障机制,打造“2阵地4平台”宣教体系,两级党组织利用集中交流研讨、专题辅导讲座、读书班、专题党课等手段,实现主题教育全级次贯通、沉浸式渗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180多个项目、3700 多名党员、8900多名职工中落地生根。
深入推进“双引双建”党建工程,深化落实党建“七抓”工程,广泛开展“高原红”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全面总结推广应用“大党建”工作格局,党建品牌获电建集团十大领军企业党建品牌之一。积极践行“聚人心、铸品牌、要效益”工作要求,聚焦“两大三重”,精心制作、宣传推广五大文化理念展板,进一步丰富优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路径,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加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在党员、统战成员中开展多层级、多渠道的形势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七坚持”综合举措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常做常新》获中国电力政研会基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案例。
“学思想就是学方向,我们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中,正是靠着‘忠诚担当、创新拼搏’的信念,刷新‘无缝大坝’‘智能大坝’‘精品工程’,让白鹤滩水电站在世界水电工程中有了一席之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李开华的话语,道出了四局人对信仰的深刻理解。手中的精密量具,丈量的不仅是水电设备的毫米级精度,更映照出新时代产业工人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近年来,公司连续承办18届青海省职工技能大赛,培育出32名“青海省技术状元”,充分发挥网络大学昆仑学堂资源优势,整体提升干部职工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构建起“人才强企”的文化生态圈,让“懂四局、爱四局、兴四局”成为全体职工的精神共识。
在金沙江畔,白鹤滩水电站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正在高速运转,这座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凝结着公司“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的心血,也让“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田得梅的故事传遍高原千家万户。“件件优良、台台精品”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正是四局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公司建成青海首个\"数字指挥中心\",创新应用B IM与物联网技术,打造白鹤滩水电站智慧建造标杆。通过重组科技质量与数字化部门,以数字技术驱动管理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助推高质量发展。
数据是实力的见证,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累计荣获“中国质量奖”“鲁班奖”“詹天佑奖”“菲迪克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国家级奖项30余个,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25年初,企业取得专利1600余件、省部级工法50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约300项,形成了以“水工混凝土筑坝、大型水轮机组安装调试、大型设备制造、大型输水渡槽制作、高陡边坡基础开挖、预应力锚固、基础处理、设计试验测绘、大型缆机安拆运行、金属结构制安、轨道交通施工、道路桥梁施工”等为支撑的核心技术体系,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编写30余部,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标杆企业”“全国水利行业信用等级评价AAA企业”等荣誉。
初心如磐 共绘和谐美画卷
“目前,合作社有5000只鸡,长势十分喜人,就盼着它们快快长大,为村里带来收益!”公司派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扬镇尕玛堂村尕玛堂村原来是当地深度贫困村,2015年,为践行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助力青海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公司在该村派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人员,开展全方位的扶贫帮困活动:安装净水站,修建中心广场、援赠苗圃、推动养猪业……2017年该村整体脱贫摘帽。2023年,得知村里散养土鸡项目启动,公司出资20万元用于首批鸡苗和饲料采购,保障项目顺利启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四局人始终与青海人民心手相连。”徐绍钦的话,串联起公司20余年的帮扶历程,从甲乙村、东卫村,到定点帮扶尕玛堂村、新疆民丰兰城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千万元,连续15年开展“教育扶贫”,援建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定向培养贫困学生,带动1万余名青海籍劳动力实现就业,在雪域高原铺就了一条“技能脱贫”的康庄大道。
2023年寒冬,甘肃积石山县地震灾区,公司萤火虫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开展救援,投入价值85万余元的紧急救援物资,捐款50万元,捐赠搭建200套装配式活动板房,为受灾群众解燃眉之急,搭建起温暖的家。
据统计,公司累计有1200余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三下乡”、扶老助残、应急救援、文明城市创建一线。参与公益活动300余次,捐赠物资超过500万元,荣获青海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以廉为本 激浊扬清树新风
“项目廉洁文化长廊目前是公司西南片区配置最完善、展区面积最大、廉洁文化元素最新最全的,高峰期每周接待建设各方、地方党员干部观摩学习三四趟,最多一次达百号人”。在重庆白马航电项目部廉洁文化长廊里,党群干事张玉凤正在认真地给参观者讲解,一个个参观者屏息凝神,深入思考,从一个个鲜活的正反案例中纠正了思想偏差、校准了行为航向。
近年来,公司立足“廉洁示范项目创建、联审联检、重大项目监督督导、区域项目廉洁共建”四大支柱,着力打造“清廉四局”党风廉政建设品牌,大力营造尚学笃行、风清气正、全面从严、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生态。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紧盯关键环节,注重示范带动,督促指导项目防范廉洁风险、依法守纪合规经营、安全优质高效建设,至2024年底,共有62个项目参与“廉洁示范项目”创建工作,营造了学纪守纪、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廉洁示范项目”创建深化了品牌建设,构建“三不腐”机制,大力践行“一切工作到项目,一切聚焦干项目”工作理念,推动联审联检,促进重点项目问题解决,高度重视信访举报,运用“四种形态”处置相关人员,收到良好效果。
法治奠基 筑牢诚信固底色
“我们连续15年荣获青海省安全生产优秀企业,连年荣获青海省A级纳税信用单位、青海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青海省法律进企业示范点,靠的就是‘依法经营、诚信履约’的金字招牌。”公司始终信守“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理念,将诚信建设融入制度血脉。
面对重大项目履约挑战,领导班子带头驻守一线,建立“领导包保+专班推进”机制,在深圳地铁12号线建设中,以“工期压缩3%、质量验收一次通过率100%”的超预期履约,赢得业主“与四局合作百分百放心”的高度评价。通过构建“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与风险防控体系,累计培育6位“电力建设诚信企业家”,将“诚信经营、和谐共赢”的理念转化为看得见的市场竞争力。在法治化建设征程中,公司创新打造“三位一体”诚信管理体系。通过系统梳理数百项制度流程,建成财务共享中心、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现代化治理。
当“建设法治青海·巾帼在行动”法律大讲堂走进企业时,一场覆盖全员的法律素质提升工程同步启动,这种“法治软实力”与“制度硬约束”的双向赋能,不仅使企业荣膺青海省首批“诚信守法示范企业”,更真正实现了“决策有法可依、管理有章可循”。
在川滇交界的会东县水利项目现场,“知信、用信、守信”专题宣传展板记录着企业与地方的诚信之约。通过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实施劳动保障信用承诺制,尼那电厂、蓬南项目部等项目接连斩获劳动保障守法诚信A级殊荣。这种将诚信建设向基层末端延伸的担当,不仅保障了数万名建设者的合法权益,更培育出“诚信履约-业主信赖-市场拓展”的良性生态。当项目部将“农民工工资零拖欠”写入履约承诺时,展现的是央企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近70年来,公司载誉无数,“企业文化建设典型实践单位”“中国电力党建及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影响力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第六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工程建设行业功勋企业”“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青海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等20余项重磅殊荣。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七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既是荣誉的加冕,更是新征程的起点,站在青藏高原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公司正以文明为舟,以奋斗为桨,在高质量发展的长河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