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意却不分明。清早七点刚过,综合加工车厂车间内接连的焊接声交织着机械轰鸣声,夹在四下的山风里遥遥传来。十一月的滦平,寻不见半分“冬眠”的倦意。
河北滦平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内首批矿电结合的新能源工程,也是中国目前兼具节能环保与生态修复功能的“先锋项目”。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兆瓦,为一等大(I)型工程。电站建成后,在电网中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功能,对优化电源结构、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洞室施工的质量“乘法”
刚贯通的厂房首层洞内,钻机轰鸣声逐渐清晰,雪亮的LED照明灯下,锚杆支护和挂网钢筋施工正有序进行。
滦平抽蓄电站地下洞室规模大、开挖强度高,其中地下厂房开挖跨度达27.3米。在主厂房首层顶拱开挖期间,为解决洞内供电不足、频繁限电的问题,项目部采用“中导洞先行贯通、上下游侧耳错距跟进”的创新工艺,减小洞室顶拱一次性开挖跨度,并及时跟进素喷混凝土封闭,防止岩体小掉块,控制围岩变形,确保顶拱围岩的稳定。
为严格控制地下厂房顶拱开挖平整度,保证半孔“平直齐准”,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围岩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设计参数,确保钻孔、装药过程可控。目前,根据已揭露开挖面,地下厂房顶拱半孔率达到95%以上,超欠挖范围控制在5厘米以内。
为减少洞室交叉作业干扰及矿业运输尾气排放污染的多方影响,项目部通过错峰施工,有效减少交通干扰;并在通风兼安全洞内,布置射流风机辅助通风,确保各部位施工环境质量。
在滦平项目部成立之初,项目“科技创新管理小组”及“‘四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导小组”便相继建构。目前已完成《一种经改造的隧洞自动化清基设备》与《一种移动箱式变压器安装平台》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打造了隧洞底板清基质控、锚喷支护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外观质量控制等一系列质控亮点。
技艺创新的成本“减法”在项目“矿电结合”的特殊施工背景下,为发掘资源效用,精进技艺水平,滦平项目以“小”见“大”,另辟创效“蹊径”。
一是以“小创新”推进“大效益”。在厂房上部支洞底板清基过程中,为提升传统人机配合的施工效率,项目部引进可与反铲端头快速连接的刮板、钢刷。在200米长的洞室底板清基中,相比于需10个人工、1台反铲,清理2天方可完成的传统方式;新技术仅2个人工、1台反铲,半天内即可完成,实现了降本与增效的双赢。
二是以“小循环”助力“大节约”。因常规型抽蓄电站洞内排水线路长、坡度大,期间污水处理费用极高。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项目部因地制宜,在通风兼安全洞分别浇筑高低两处混凝土水池,借助高水位水池收集渗水到低水池,进行沉淀净化、循环利用,有效降低洞室施工用水与积水抽排的压力。
三是以“小细节”稳固“大工序”。为针对性解决洞挖爆破问题,项目部从测量放样、钻孔、装药、爆破联网等关键工序上把关质量,从爆破效果上总结经验。通过引入BIM技术,应用洞室三维建模,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升洞挖爆破效果,为日后厂房和主变洞首层开挖做好铺垫。
截至目前,项目已成综合加工厂及输水地厂生产生活营地投产投运、厂房上下部支洞及尾水施工支洞全线贯通、主厂房首层开挖完成等关键节点工期。10月22日,主变洞首层开挖支护提前14天完成,荣获业主贺信;11月6日,地下厂房首层开挖提前14天顺利贯通,为第二层开挖支护及岩壁吊车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隐患排查的安全“加法”
为优化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滦平项目部以“三个完善”优化安全管理体系,为项目安全管理注入新活力。
完善奖励机制,激活安全动能。一是建立“安全积分超市”。现场作业人员可通过参与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途径获取安全积分,在积分超市内兑换不同额度的商品。二是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通过利用和调动班组长和技术工人力量,形成“全员发现隐患、部门整改隐患、项目消除隐患”的新闭环措施。
完善体系建设,压实主体责任。项目部推出“安全生产领导包保工作”实施机制,项目班子成员根据施工部位和作业队进行分级“包保”。通过明确包保责任人、包保项目与包保职责,进行区域网格化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完善标准规范,畅通实时监督。一是积极推动现场标准化管理,以安全文明施工体系实施为载体,不断强化和夯实各项安全环保基础工作。二是建立“应急通讯系统”,通过洞室各支洞建立通信设施,保证洞室内部与外部的通讯畅通,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指令有效执行。
西斜的日暮破出云层,为褪尽了绿意的连山镀上烈焰般的鎏金色,在酣战的热潮中驱散着初冬傍晚的寒意。凛冬将至,收官在即,决胜阶段的攻关号角正为这群躬身奋进的背影日夜奏鸣,助推“四局抽蓄”品牌年战略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