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辽阔的大地上,有一条承载着历史与梦想的铁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依然静静地躺卧在黄河谷地的臂弯里。它,就是公司刘家峡专用铁路。不足50公里长的铁轨,已经见证了这片土地上59个春秋。那沿线回荡的鸣笛声对于年青一代来说,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寻常之声,但对于那些经历过风风雨雨、见证了它高峰低谷的建设者和年长者而言,那鸣笛声中却蕴藏着无尽的回忆与感慨,令人时常想起这条铁路曾经的辉煌与不凡。
电站建设的“老功臣”
说起这条铁路的建设初衷,就要从建国初期我国自行勘测设计、制造设备、施工安装、调试管理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说起。
1958年,在我国运输条件十分落后的年代,为满足刘家峡水电站建设及此后梯级开发的盐锅峡水电站和八盘峡水电站这3座大中型水电站的建设物资和大型机电设备运输需求,国家耗资30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这条专用线——刘家峡专用铁路,又称刘铁专线。
刘家峡专用铁路随着刘家峡水电站的开工而修建,于1965年11月4日正式通车运营。当第一声汽笛在小川车站鸣响,整个车站为之沸腾,参加通车庆典的水电职工,观看火车的四乡群众挤得小镇水泄不通。
刘家峡铁路专线全长43公里,共11座车站,小川站是专线往兰州方向的第一站,沿着黄河左右岸谷地蜿蜒而下,沿途设古城站、四沟站、大川站、孔家寺站、八一八站、盐锅峡站、金泉站(70年代改名为上铨站)、抚河站、小茨沟站、八一三站。末站为这条专线的接轨站兰州局兰青铁路八盘峡站。这条线还密集分布有:大小桥梁30座,涵洞96座,大小道口60多处,隧道7座,总长近3500米。途跨盐锅峡和孔家寺两座黄河铁桥,长度超过250米,其中孔家寺铁桥高达28米以上,最大跨度达64米。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千分之三十铁路坡道……从种种数据来看,它都是全国当时独具特色的一条路线。
当年,车站有4座是满足建设物资运输和编调作业的货运站,但沿线全部车站都可兼具办理客运业务,设有供电站建设工地上下班职工和沿线群众乘降的客运站台。
1966年,公司设立铁路分局,具体管理这条除国铁接轨站外产权界共43公里的铁路线路。
电站修建时期,是这条铁路的辉煌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同时施工建设,这条铁路承担了3座水电站建设70%以上物资(约780多万吨)。高峰期时,这条线上共有牵引蒸汽机车10台,高频率运行的有六七台,每天把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物资从八盘峡站拉到3座水电站的建设工地上来。而且还为刘家峡水电站和盐锅峡水电站辅设了有直通厂区的支线。
“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建设的又是国家重点工程,我们的火车在不属于我们产权界的国铁线路上也能畅行无阻,可以说是‘一路绿灯’。”
四局建设者就是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水平极度落后、公路条件和运输能力都非常低下的年代,依托这条铁路,在近50公里的黄河上,建设完成了3座逐级而下、尾水成库、尾水发电的如流水作业般的水电大工程,塑造了依靠我国自主力量建设起来的“黄河明珠”,为国家建设初期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创造了水电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观。
记忆中的“尕火车”
1978年,随着3座水电站建设完工,刘家峡专用铁路完成了当时服务水电站建设的“历史使命”,逐步转为服务永靖地方厂矿企业生产原料及产品外运、客运等经济建设服务。
当时正处在国家“三线建设”时期,永靖县域范围内规划建设了刘家峡化肥厂、盐锅峡化工总厂两座大型化工企业,刘家峡专用铁路也为这两个厂铺设了支线。进入90年代,铁路沿线又陆续增加了一批碳化硅厂,可以说,这些厂矿企业因铁路而发展,铁路因它们而延续。但对居住在铁路沿线和周围大山里的群众,这条铁路独特的“客货混编”历史更为亲切和刻骨铭心。
“刘家峡的‘尕火车’,见啥拉啥,咣当咣当。”现居住在铁路旁太极镇上古村六社的村民尤五德是刘家峡水电站建设时期的移民,提起这条专线,他的记忆被拉回了当年乘车的情景:“那是当时出门唯一的交通工具!”村里的马奶奶一双眼睛也亮了起来:“20岁那年,我和掌柜的第一次出门去兰州买嫁妆,坐的就是这个‘尕火车’!”
当年,“尕火车”早上从刘家峡开出,在兰州站停靠近5小时,人们乘这趟列车进省城办事,当日可再从兰州返回,可以说是中国铁道史上最早的朝发夕返的列车。
到80年代初,随着国铁线路车流车次增加,“尕火车”因蒸汽机牵引和速度慢,再不被允许进入兰州站,改为客货混编,只在小川站至河口南站间运行,但仍颇为热闹。“那会儿大家啥都往上拉,贩羊的、卖鸡的、买菜的,最后一节车厢就是我们的零担车(发运零碎和小批量等非整车发运货物的一种铁路货车)。”
因为便捷和少见的“客货混标”运行形式,很多群众出于喜爱便将我们的火车称为“小火车”。
“其实我们的车并不小,大家说的小,主要是我们车厢少,之前最多的时候是货车后编挂8节客车,后来就变成4节了。”“小火车”还吸引了很多旅游爱好者慕名而来。随着铁路电气化时代的到来,蒸汽机车在神州大地铁路网中已不见踪迹,刘家峡专用铁路上完好运行的蒸汽机车便成了“珍稀物”。2006年,50多名国外蒸汽机爱好者特意组团旅游来参观“小火车”,铁路公司摄影爱好者张伟记忆深刻:当时国内只有4个地方保留着蒸汽机,刘家峡就是其中之一。外国人来了一个劲拍照还发到了国外社交媒体,我们也跟着他们到处拍,同时也拍拍他们!在他的珍藏版照片中,我们看到一辆冒着滚滚白烟的蒸汽机正穿越桥梁,气势如虹,一群人举着相机等待火车继续前行。李新法正是拉过这批国外旅游团的司机,他回忆:他们背着相机,兴奋不已,还跟我们开玩笑“我们也都是老司机!”
2005年7月,随着周边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客运车厢停运了,“小火车”的客运服务成为历史。
2007年4月,公司淘汰掉了所有的蒸汽机,改为内燃机,用来运输物资。此后,随着当地实际发展需求和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这条铁路也在不断地变化。2013年地方修建中环路,小川站被拆除,周边开发了商铺市场,43公里的铁路缩减为38.7公里。再到如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就沿铁路而建,疾驰而过的小汽车和缓缓行驶的30公里时速的“小火车”形成了鲜明的速度对比。
一部时代变迁史
对铁路公司的职工来说,这条铁路和“小火车”不光是一份情怀,也是一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曲曲折折披荆斩棘的奋斗史。铁路一头连接的,是生活的希望,火车拉载的,是未来的保障。
2024年,铁路公司职工人数从高峰期的800多人变为80多人,30多年间人员缩减至十分之一。这条铁路不再辉煌,归根还是市场经济选择的结果。
刘家峡化肥厂、盐锅峡化工厂本是铁路公司在3座电站完工后的最大客户,但从2000年起,刘家峡化肥厂的生产原料改成了天然气,不用重油,盐锅峡化工厂也处于半停产状态,铁路公司的货运量少了一半,而且随着公路网的兴起,客运人数也日益凋敝。铁路公司营业收入跌至谷底,发展面临内忧外患。
“这是公司的资产,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垮掉!”铁路公司进行了削肉刮骨般坚定的改革,倒计成本、精简成员、内部岗位调配、承接外营工程……特别是在2004年期间,还走出国门参建了泰克泽水电工程,这些措施让濒临绝境的铁路公司触底回升。
在这个过程中,铁路公司职工也进行了分流,一部分人因为岗位需要或家庭原因继续留在了铁路公司,一部分人跟随外营工程走了出去。
“当年,‘小火车’把四局人拉了进来,后来‘小火车’又把四局人‘送’了出去。”
小火车“送出去”的不止铁路公司的职工。公司因刘家峡水电站建设起家,后又在龙羊峡奋斗,再后来顺应市场化的浪潮,投身李家峡水电站建设,参与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从此,其业务范围如波澜壮阔的江河般逐步拓宽,从水电领域拓展至非水电领域,铁路、公路、桥梁、房建、新能源……公司迈入转型升级、多元发展的快车道。
从运行铁路线路到参与铁路建设,公司积极把水电工程集成优势应用到铁路项目建设中。2008年,公司进入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参与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荣获“詹天佑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荣誉。以此为起点,相继参与建设了宁杭高铁、贵广高铁、宝兰高铁、京沈高铁、徐盐铁路、浩吉铁路、潍烟高铁、津潍高铁等国家重点铁路工程。
从铁路建设到介入地铁施工领域,公司始终是建设主力军,2012年5月,进场参建超繁华商业圈的地铁工程——深圳华强北地铁项目,四局人坚持“创新、生态、环保”的建设理念,高质高效完成了工程建设,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等多个重量级国家奖项。至此,四局步入了地铁项目建设的新赛道,十余年间承担了深圳、武汉、哈尔滨、洛阳、成都、绍兴、郑州、重庆、济南和杭州等多个城市超20项地铁项目建设。
这些宏伟的篇章,在四局人的笔下熠熠生辉,我们后来见到的铁路、地铁的轨道都比刘家峡铁路的长,见到的和谐号、复兴号、绿巨人都比“小火车”快和大!然而,回首望去,四局最初的起点,仍源于那条蜿蜒曲折的43公里铁路,正是它默默助力完成了刘家峡水电站建设,成就了四局从崛起到辉煌的历程。
这段特殊的历史,是一代代人接力续写的成果。因为业务量下降,经营出现亏损,公司结曾想把铁路交给当地政府,或者直接停了,因为货运和客运都在亏损,可是政府说,这是当地唯一出行的铁路,为了促进地方发展、服务当地百姓,希望我们不要停。
为支持政府的决策,也为了维护四局的荣誉,确保职工们的生计和安稳,这条路,又继续运行了20年。留在这里的人,也是对这座小镇、这条铁轨、这几座火车头最有感情的人,他们为铁路公司延续发展想尽办法。除了为刘化厂运输原料,当前铁路公司还承接了一些兰铁车厢零件拆除的任务。对内,这条铁路用的零件、设备很多都是当年的那一套,只要能保障安全,那就该省则省,“缝缝补补”、物尽其用。“父辈和我们都在这里守了一辈子,如今大家生活安稳,感情深厚,希望这辆火车能一直开下去。”
“呜呜——”清晨,“小火车”再次叫醒这座小城,承载着几十吨的厚重与坚韧,穿过那一路枣树林绿意盎然,芦苇荡随风摇曳,丹霞地貌色彩斑斓……它如旅者默默见证着四季的更迭,也与公司共同续写着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