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把“凭什么”换成“为什么”
  

李瑶丹

  在我转岗之前,和一个年长且事业有成的朋友一起吃饭。他给了我一个令我受益良多的建议:无论遇到什么事,可以问“为什么是我”,但别问“凭什么是我”,这两种提问方法虽然看起来很像,但对听话的人来讲,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给我讲了他的亲身经历,当他还是“菜鸟”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接到通知,把他调往一个新项目开疆拓土。虽然职位看似升了一级,可是新项目位于边疆的大山里,无论是人脉资源还是工作环境,都远远无法与现在相比。他还听说本来应该调去的是跟他同年入职的学长,只是那学长找了百般借口拒绝,这才轮到了他。
  他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要气疯了,会哭闹的孩子有奶吃,不会哭的就只好吃亏吗?他带着怒气敲开了领导办公室的门,劈头就问:“凭什么是我?”“你要想知道答案,就应该问,为什么是我。”领导微笑着纠正他,“你以为我们只是随便派个人而已吗?因为你聪明细心,组织和策划能力很强,也有魄力。把你调到架构和流程都不完善的新项目,你才有用武之地,在已经精密运转的后方,你就只能等着论资排辈,3年之后,如果你做出了成绩,单位会调你回来,那时你的职位,就跟你待在这里苦熬的职位不一样了。”
  他将信将疑,还是去了那个新项目,连3年都没到,便因为出众的工作表现被调了回来,职位连升两级,做了部门经理,而那个当初拒绝不去的同事,依然是个底层的员工。“我最庆幸的是,我的领导帮我弄懂了‘为什么’和‘凭什么’的区别,当你问‘为什么’的时候,别人会给你理由;但当你问‘凭什么’的时候,只能换来情绪上的对抗。”他说,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很委屈,处境很尴尬,实际上,这都是心境而已,因为格局太小,所以看不到安逸背后的颓势,或是伪装成霉运的机遇。
  人人都在抱怨坑太多,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你只盯着眼前的那一小段路,心生狭路,这才有了坑。
  与聪慧与否无关,与富裕与否无关,当人生的路被拉到足够长,格局的重要性,要远胜于其他因素,人贵有格局,而格局的提升,是一条需要每个人用一生走完的路。
  而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从将“凭什么”换成“为什么”开始,收起自己所有情绪上的不满,让对方有给你回应的机会。允许一场平等而理智的谈话发生,是成长的开端。
  而第二步,就是将目光从自己转向外界,关注“贡献”而不是“付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到的这段话,堪称跳出小圈子的心法:重视贡献,而非付出本身的行为,才能让你不被本身的专长所限,不被所属的部门所限,看到整体的绩效,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
  第三步,便是放下自己的猜测,凡事以事实为准,而不是被自己臆想中的威胁弄得愤怒不堪或手忙脚乱。
  这三步只是开端,并不是结束,格局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你只能站在你所能看到的地方,眼光尽量放长远,这样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