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1958年10月,在刘家峡水电站发轫而起的中国水电四局,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始终走在祖国水电建设的最前沿,风雨创业的六十多年时间里,我们这些“水二代”亲眼见证了水电四局一路走来的光辉道路。
我,四局的孩子,出生在刘家峡,成长在龙羊峡,我的父辈在水电四局勤勤恳恳奉献了一辈子,从小,我们接触的教育都是要忠诚敬业、坚韧不拔。小时候我对于工作职责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更谈不上职业荣誉感,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父亲说龙羊峡第一台机组提前发电的时候那种喜悦的表情,我想,那应该就是他深爱的事业吧。
1997年,我从业了,很荣幸,我也成为了水电四局的一名员工,第一次远离家,远离父母,非常不习惯,想家的时候经常偷偷躲在被窝里哭,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当年的小孟,现在已成为老孟的男人,这个耿直男生当时陪伴我走过了最难熬的日子,也教会了迎接挑战的方法。
老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精力抱怨,还不如好好干工作。就这样在老孟这种“乐观风”的吹拂下,逐渐克服了不适应,开始用心去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
在我工作的26年中,我走过世界瞩目的三峡电站、亚洲最高的双曲拱坝小湾电站、当时号称“第二个三峡”的向家坝电站、云南怒江州群山环抱之中的黄登电站,目睹过恐怖的山体滑坡,喝过大雨过后水管里流出的“天然咖啡”,坐过货车改装的大棚通勤车,感受过乘车“千回百转”颠簸四五个小时才能进趟城旅途,感受过进了工地不想出来,出来了不想回工地的纠结。
但也就是这样的环境,我才真正明白当初父亲为何一直教育我,对待工作要有坚韧不拔的品性。也正是每个四局人身上都有着坚韧的品质,才能在外国专家撤离后自力更生建造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的刘家峡水电站,才能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上建设出当时“单机容量最大、库容量最大、坝高最高”的“三最”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才能以主力军的身份在三峡、向家坝、拉西瓦、白鹤滩等里程碑式的特大型水电站建设中建立功勋。
四局人的正能量也在推动着企业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业务逐步拓展到铁路、公路、房建、水环境治理、新能源等领域,也在这时,“轨道梦”走进了四局人的心中。
京沪高速铁路的不辱使命,深圳地铁 7号线荣获国家“AAA”工程让四局人看到我们在轨道战场上所能实现得更远更大的梦想。于是,2015年9月15日,中水电四局华中(武汉)工程有限公司(原中水电四局武汉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武汉地铁11号线、哈尔滨地铁、蒙华铁路、徐盐铁路、武汉地铁蔡甸线、武汉6号线、洛阳地铁1号线2号线、深圳地铁12号线,绍兴地铁2号线、郑州地铁、武汉地铁7号线、重庆地铁4号线、重庆地铁27号线,我们的轨道业务纵横祖国的大江南北。义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珠三角水资源项目、武汉东西湖项目、蔡甸东部区域清水入江项目、黄冈市白莲河示范区改善人居环境一期项目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工作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也能感受到绿水青山的惬意。华中公司发展的脚步,踏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节奏,正在迎接百花齐放的春天。
每一位项目建设者,就是逐梦团队的一员,他们有的是正处于人生花季的青年,有的是正年富力强的中年,但无论怎样的年龄构成,大家都被轨道梦紧紧凝聚在了一起,尽管他们身处瑰丽城市,与外面的繁华世界仅一墙之隔,尽管附近的舞榭歌台曲音缭绕,但他们始终不为所动,每一天在机器轰鸣声中迎来第一缕阳光,在窗外的灯红酒绿中走进梦中故乡,长年累月拼搏在烈日和基坑中。
也许我们不能像精英白领那样可以整天穿着光鲜亮丽坐在写字楼里引领时尚潮流,也许每个项目完工后人们去享受地铁带来的方便和鸟语花香的美好时,我们却已匆匆收拾好行囊去奔赴下一个项目。
但我想,每当看到宽敞明亮、人流如潮的高铁站厅,看着一条条呼啸而过的动车,看到暴风雨过后依然干净敞亮的马路,湖泊中美丽的水草,清澈荡漾的湖水。我们能自豪又骄傲地指着前方跟别人说:“看!那是我们曾经努力打拼过的地方,越来越美好的城市,都洒下过我们的汗水,都留下过我们的印迹。”
无论何时,积淀在四局人骨子里的正能量,激励着我们将“四局振兴梦”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