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本期发布:
匠心擘画竞风流
——写在重庆轨道交通号线西延伸段首台始发之际
   作者:景军
  6月30日上午10时18分,随着一声令下,开挖直径6.885米、整机长达80余米、重达500多吨的重器“昆仑45号”TBM在公司承担施工的重庆市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4标嘉州路站-民安大道站区间竖井正式始发,标志着整个4号线西延伸段工程建设正式进入TBM掘进阶段。值此喜庆之际,以笔记之。
  深耕细作挥汗再续山城情
  公司承建的重庆地铁4号线西延伸段工程土建4标段,起于龙溪站,止于民安大道站(不含),全长2.9千米。其中含2站(龙溪站、嘉州路站),2区间(龙溪站-嘉州路站区间、嘉州路站-民安大道站区间),1竖井(嘉州路站-民安大道站区间TMB始发竖井),嘉州路站与既有3号线嘉州路站实现换乘。
  “重庆地铁施工要重新认识项目管理,以一切归零的态度,重新学习、适应、按照本土化的思路管控项目,注重品质,遵循规则,将我们的现场变成最好的市场,产品变成最好的广告。”这是挂在各级领导嘴边最多的话语。
  中标伊始,水电四局立即调派精干团队跑步进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筹备项目前期事宜。2月19日,标段龙溪站清表顺利开展,为后续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2月24日,标段龙溪站开始打围,实现全线第一个开工打围站点目标,3月26日,标段龙溪站施工通道明挖段施工完成。
  项目营地从开工建设到入住,历时1月零4天,实现重庆市第四轮规划及重庆地铁4号线西延伸段全线第一个项目营地入住目标。
  4月2日,标段龙溪站施工通道开工条件验收顺利通过,龙溪站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奋斗如画,砥砺如歌。满载水电人的初心使命,建设者们再一次踏上重庆这片中西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沃土,在重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续写新的辉煌。
  匠思巧运施工管理创佳绩
  此次始发掘进段位于4标段泰山大道西段龙溪站~嘉州路站~民安大道站区间右线,区间全长2360.9米,TBM由嘉~民区间竖井始发,采用“先隧后站”掘进过嘉州路站后在龙溪站大里程风亭接收。掘进区间坡度千分之15,最小转弯半径385米,洞顶最大埋深52.1米,最小埋深27.5米。投入1台直径6.885米的复合式土压平衡TBM来完成掘进任务。掘进过程中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其掘进姿态控制,385米转弯半径区间管片质量控制以及嘉州路站“先隧后站”各工序的衔接组织及安全控制等是最大难点。
  为确保TBM顺利始发,项目团队开展“头脑风暴”,多次专题会分析研究,整合配置优质资源,提前对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制定安全高效的始发计划,确保工序衔接准确;加大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班前讲话、现场交底等措施,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保证始发准备工作的快速安全推进;推行日检、周检、月检“三检”并行制度,并以专职安全员为依托,保证工前教育全覆盖、施工中监管全到位、工后总结全“闭环”。4月15日完成TBM出厂验收,5月27日开始吊装下井,6月10日完成下井组装,6月20日完成始发预调试,6月28日通过始发条件最终验收……毫无疑问,是钢铁一般的意志、全力以赴的坚持、始终如一的高质高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团结一心、主动作为、内练筋骨、外塑形象的优秀项目团队,成绩来源于一点一滴的坚持,贯彻在从开始到结束的每分每秒。
  明德善建攻坚克难当先锋
  嘉-民区间始发场地极为狭小,垂直落差达18米,交通运输条件差,且周边紧邻居民住宅区,下穿地面建筑物多,对噪音、扬尘、光污染防治要求高,施工环境极其复杂、敏感。始发竖井长14米,宽9米,深50米,地质为砂岩和砂质泥岩互层,岩层裂隙不发育,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夜间先使用盘踞将岩层切割分块,白天破碎锤破除岩块、装运渣土,采用汽车吊垂直运输至地面。同时,TBM始发需在竖井开挖结束后在井底开挖前导洞68米、后导洞53米矿山法隧道,开挖期间,隧道岩石强度较高,且临近地铁环线,仅能在白天采用机械破碎锤开挖,夜间利用装载机配合汽车吊运渣土至地面以保证连续作业,整体始发竖井及导洞施工开挖难度较大,工效较低,对施工和后续工作来说都具有很大难度。
  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与地方各级部门协调沟通,在场地临建规划、工艺工序、工期安排、文明施工等各方面进行了极致优化,做到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他们刀刃向内地找办法、自攻坚,项目在工区组建管理上摒弃以往劳务分包或专业分包的施工模式,自己成立开挖队,自己租赁机械设备,组织项目自有管理人员带班施工,将施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管理层以“挂图作战”的方式科学倒排工期,通过优化工序、创新工艺,保证各个步骤、环节高效紧凑,一个一个施工节点如期、有序推进。身处其中的党员干部更是奋力向前,冲锋在一线,奋战在一线。2022年2月24日高标准完成始发竖井开挖,顺利通过关键节点验收,2022年4月27日完成始发竖井前后导洞开挖施工……每一个阶段成果节点的达成,都为TBM“首发”积累了坚实的基础。也间接验证了此方案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把方便留给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这绝不仅仅只是口号,而是根植在每一位建设者心中的信念。
  量身定制精雕细琢始出来
  作为TBM隧洞施工的重要“利器”,项目团队在TBM的“锻造”上花费了“大力气”,为了能让这个“巨无霸”顺利地在即将开启的“地下之旅”中,面对复杂地质、多变环境、下穿地铁等难关时,有“足够坚硬的铠甲加身”、“足够强劲的武功加持”,他们充分考虑了每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对每一个结构细节进行了仔细研讨,针对施工周期、适应性、安全性等对进“巨无霸”行了层层“打磨”。
  刀盘配备有18寸的镶齿滚刀,被喻为“超级神斧”,拥有强大的破岩能力,将挑战工程地底2360.9多米的硬岩,可实现施工过程中减少掘进换刀次数,保证工期的目的。考虑区间隧道最小纵坡为千分之9,最大纵坡为千分之15,掘进过程中均属于下坡段,为保证在长下坡段中管片壁后浆液饱满,项目团队在TBM定制改造过程中增加了中盾注泥系统,确保在掘进过程中提前以高压力注入塑性泥浆,密实充填盾体与掘进开挖面之间间隙形成塑性泥浆填充层,阻止同步浆液经盾体外侧向土舱内流失,确保下坡段管片壁后浆液饱满。此外,研究创新增设同步注双液浆系统,使同步注入开挖面与管片之间空隙的浆液形态由流体变为塑性体,极大地降低了浆液对管片的浮力,减少了管片因上浮产生的错台与破损。同时双液浆经充分混合后已经从流体转化为塑性体,无外力作用失去流动性,有效的防止了浆液被稀释,间接性的降低同步浆液注入量,节省了二次注浆的注入量,减少了封水环施做,从而降低了成本,并且有效的保证隧道的成型质量。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昆仑45号”TBM顺利完成下井组装,建设者先后完成对TBM电气、液压以及辅助系统的组装调试工作,并着重对刀盘刀具、螺旋输送机、铰接装置、管片运输装置、皮带机运输装置、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位进行了精密检查。通过提前辨识TBM掘进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力争将可能发生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确保各项系统均能正常运行,始发工作“万无一失”。
  山城重庆闻名遐迩,山水风光美不胜收。这里有洪崖洞的夜景风光,有静谧美好的长江流水,有满足味蕾享受的风味小吃,热情的重庆在以飞速的发展和完善健全的基础建设迎接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客人。我们期待着2025年建成通车后的那一天,属于新时代的重庆轨道交通线网惊艳四方。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和使命,也是我们全力以赴的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