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逯倩倩
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人群中,项目部的员工拿着碗有序排好队,一个接一个,错峰就餐顺利进行。
这样的对话项目部每日重复上演,“循环播放”的剧情背后是西南分局乌鲁木齐房建项目部由党员、团员组成的“萤火虫”志愿小分队抗疫的决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做好项目的管控员
“请大家戴好口罩,打开月日的核酸检查报告,行程卡,做好进场登记,排队进入项目部。”“师傅,请停下车,我们做个车辆消杀”,负责值白班的小李点准时在项目部大门口上线了。
“我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对来访人员进行登记造册,车辆消杀等,把好项目入口关,保证大家的安全。”项目部大部分班组的施工人员虽然都是在项目部营区居住,但工地每日务工人员、来访人员依然较多,运送材料的车辆,一天也有十几辆。支部书记王国强认为人员登记、车辆消杀看似简单,但实际一天站下来、喊下来,工作强度还是非常大的,将这份责任交给小李,就是因为他心细、有责任心,能胜任这份工作。“人员进场一定得检查清楚,车辆消杀一定要到位,才能保证项目其他人员的安全。”这时正巧一个运送材料的车辆到了门口,只见小李对司机日内的核酸和行程卡进行了核验,随后对他进行了测温,进场登记,随后围绕车辆前后喷洒消毒液,才放行进入。
把好项目入口关,严格查验出行人员情况,做到不遗漏,保证项目部居住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便是他工作最大的目标。
做好项目消杀员
特殊时期,为了让项目部员工和将近多名施工人员消除后顾之忧,安全管理部康云平主动当起了“消杀员”。一套白色的防护服,一个喷壶,一瓶巴氏消毒液,加上每日必备口罩,负责营地消杀的小康就上岗了。
项目部营地,占地万余平方米,小康一天分两次对营地环境进行消杀,从各办公室到会议室到食堂到宿舍再到卫生间,一天两万步不在话下。“做好消杀工作,能把看不见的病毒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得多喷两次,尤其是食堂、办公室等人员聚集地更要仔细容不得半点马虎。”话音刚落,小康就开始消杀,对照着记录表,将进办公室、食堂、宿舍等消毒对象一一标注;消毒频次每天次;消毒浓度:……在记录的同时,他还需要拍照留存,“拍照留存是防疫工作存档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能从图片中查漏补缺,保证消杀到位。”
“别看小康个子小小的,但是瘦弱的肩膀上却扛得起重重的消毒剂水箱,在生活营区反复喷洒消毒液,在有形无形中为抗疫贡献力量。”项目经理对他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竖起了大拇指。
做好项目的采样员
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坚决阻击外来疫情输入,房建项目部的“萤火虫”青年志愿者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行列,每周协助九华山街社区疫情防控小组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参与信息登记核查、秩序维护、消杀、测温等工作,确保项目员工和生产经营工作不受影响,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大叔,您好,请出示核酸检测二维码”信息登记员老徐在不停地扫二维码。
“您好,请把手机给我,我来帮您登记信息”“请大家排好队伍,每个人间隔米距离”秩序维护员老曹有条不紊地维持着现场秩序。
“请张大嘴,发出‘啊’的声音。”核酸采样员小刘仔细地做着采样工作。
大家每次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真配合完成核酸采样工作,每次采集人数大概在
人左右,因近日新疆疫情又升级,每三日一次核酸检测,连续几日,他们嗓子都哑了、手掌因汗水的浸泡变得皱皱巴巴、小腿变得肿胀,但他们无暇顾及日夜奋战,只为疫情防控期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早日消灭疫情。
在疫情面前,项目部的每个人都奋战一线,有人核查核酸检测报告,有人在发放防疫物资,有人在消杀,守好防疫这道小门,并非易事,冲锋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深有体会,每日为项目部全体人员测温,每日二次环境消杀,每日一次生活垃圾处理,每周一次防疫物资发放,不定时各办公室巡视、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项目部的抗疫“日程表”满满当当,由“萤火虫”志愿队组成的防疫小队坚决守护着大家的“健康绿”,用行动彰显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