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梁金亮
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关键期,是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期。分局要更好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2022年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担当作为中开创新局。新的一年,我们要在规模提升的基础上,多点发力,结构升级,确保“规模和质量双提升”,聚力巩固现有成果、再开新局勇攀高峰。
基于以上形势认识和发展需要,2022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公司2022年工作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开展“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年”活动,全面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多点发力,结构升级,以改革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成绩,向全体员工交以满意答卷。
一、围绕新目标袁思路谋划要压茬推进起好步
分局在经历了合并、更名的文化融合,人才统一、机构适应的阵痛之后,果断实施分局“十四五”战略规划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经过强化“三基”建设、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创效能力,聚力分局发展空间和质量提升,如今迎来了改革深化、管理提升的良性发展阶段。新时期、新阶段,我们会遇到转型升级的新挑战,将面临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管理压力。过去我们被动处于简单复制、水平扩张,今后要主动聚焦纵深提高、协调发展,通过管理、技术、服务、品牌、文化等全面升级,向精细化要效益,确保“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目标实现。
二、围绕新目标袁方案谋划要因势利导更科学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必须要在面对逆境和顺境时善于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顺大势、谋优势、化劣势,均衡提升发展品质。一要因势而谋,在战略上充分彰显政治大局观和科学发展观。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一手抓疫情防控,全面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手抓生产经营,确保“十四五”战略措施落地,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向雅砻江流域开发进军,向“双碳”目标的新能源领域进军,向抽水蓄能进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果我们在发展战略上不予重视和提前布局,稍有迟缓,仍会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二要应势而动,在战术上提前布局优势区域和新兴领域。我们必须集中精力、集中政策、集中资源,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要将转型升级放在首要位置,必须贴近市场、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快速解决经营端、营销端、融资端资源短缺和人才队伍结构性缺失等问题,在保持传统市场稳增长的同时,提前布局优势区域和新兴领域。三要顺势而为,在战役上蓄力差异化优势和高质量发展动能。去年,我们新签合同额、属地经营、区域经营、施工产值等均实现新突破,但从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施工生产和具体业务工作来看,还需持续提升、协调发展。因此,如何对标补短、打造差异,如何积蓄动能、打造优势,如何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将经营承揽、转型升级、品牌建设等发展成果转化、运用到企业管理提升、工作质量提升全周期,真正实现科学、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分局上下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使命。
三、围绕新目标袁措施谋划要实事求是接地气
做好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必须紧紧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扭住“规模和质量双提升”这一工作主题,以量促变、以质提升。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的主题,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以质量为本,但高质量发展绝不仅仅只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是要把“质量为本”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全面建设的方方面面,使高质量成为我们推进市场营销、生产经营、现场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法律风控、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队伍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量是质的基础,质是量的保障,以量的增加实现规模效益,以质的提升实现管理效益,确保分局在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轨道上运行。
2022年要具体要开展好六大体系工作,一是优化治理体系,补中枢短板、提管理效能。重点解决“整体运行不通畅”问题,提升机关建设效能;解决“效率不高”问题,针对性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效能。二是优化市场体系,补质量短板、提协同效能。优化理念,做好信息跟踪;优化管控,提升市场质量;优化布局,加快区域营销。三是优化管理体系,补双创短板、提资配效能。整合安全资源配置,打造放心品牌;整合质量资源配置,打造优质品牌;整合科技资源配置,打造优势品牌;整合人才资源配置,打造核心品牌;整合分包资源配置,打造共赢品牌。四是优化经济体系,补指标短板、提运行效能。全力提升现金流;全力压降“两金”指标;全力压降成本费用;全力治亏扭亏减亏。五是优化创新体系,补科技短板、提专业效能。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推进管理创新;要以适者生存的危机感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六是优化基础体系,补风控短板、提综合效能。加大推动综合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加强员工福祉建设;加强风控体系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