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芦洁如
“谁是张永生?”
“就瘦瘦高高,皮肤很黑的那个。”
项目同事已经习惯了这样介绍张永生,他是南方公司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总工程师兼支部书记,也是水电四局2020年度劳动模范。
连续三年,坚守
2009年,张永生从长安大学公路项目管理专业一毕业就加入了水电四局,并被分配到宁杭客运专线项目一线。这位看着瘦瘦高高、皮肤黝黑的山西小伙子刚上班就很精干,在单位创造了一个传奇:连续三年春节,坚守施工现场。
除夕团圆,万家灯火的日子里,他一边察看工地,一边还不忘钻研图纸,学习轨道交通施工技术。他深知自己经验不足,便从基础技术学起,细心钻研、不惧困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爱钻研,是张永生最大的优点。他每次去工地,都会带着图纸,没事时就会拿出图纸与施工现场进行对比,细心研究,寻找差距。三年的磨炼,他茁壮成长,成功实现了从大学生向专业技术人员角色的转变,期间参与编写的《CRTSII型无砟轨道侧向挡快施工工法》被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批准为行业级工法。
后来,张永生担任广东江门胜利南路延长线工程项目礼乐河大桥施工技术负责人。第一次参建矮塔斜拉桥,没有经验,他便带领项目技术团队前往其他单位取经。
大桥施工工艺复杂,工期紧迫,任务繁重,张永生大胆开展技术攻关,组织编制的施工方案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审论证。他还带领技术团队开展的QC活动,获“广东省优秀QC小组称号”,带头编制的《旋挖钻机深厚淤泥层钻孔桩工法》发表于国家期刊,主持完成的《一种挂篮行走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礼乐河大桥的顺利合龙。
誓言攻坚,创新
兴隆隧道是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8843米,是全线最长隧道,最大埋深437米,属深埋特长隧道。该隧道技术要求高,地质复杂,裂隙带发育,两处斜井最大纵坡均超过10%,特长隧道通风排烟、排水、供电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确保安全、按期贯通是本工程的重难点。
作为项目总工程师的张永生,身负千斤重担,却更加斗志昂扬,誓言攻坚。他带领技术人员从临建前期规划至施工组织编制、各类安全专项技术方案评审、特长隧道成套化机械施工工艺研究等方面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兴隆隧道顺利掘进起到了技术龙头作用。
隧道施工前期,张永生便引进了隧道“零”开挖进洞理念,结合隧道洞口山体地质情况,优化隧道边仰坡设计,避免了对山体的开挖,巧妙运用主、被动防护网防护,使隧道进洞提前了3个月,节约造价500余万元;他通过优化上寨隧道浅埋冲沟段设计方案,将地表注浆变更为洞内管棚加双排小导管与支护,顺利度过了隧道浅埋冲沟段,缩短了处置时间,节约造价130余万元;总结形成的《浅埋冲沟隧道塌方处理施工工法》荣获2020年度青海省省级工法。
隧道大干期间,10个掌子面同时掘进,机械设备一次性投入高达8000万,资金压力巨大,且存在众多不确定风险。张永生尝试将兴隆隧道进口左洞一个掌子面作为试点,引进了一套成套隧道使用设备,解决了项目资金压力,有效排除了施工风险。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问题也不容小觑,张永生又奔走牵线,与重庆大学合作成立了“特长隧道智能式巷道式通风应用研究”课题小组,通过探索改进,该技术已在兴隆隧道成功实施,并总结形成论文,在《人民交通》期刊上发表。
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2017年开工建设,距今3年时间,在张永生的带领下,项目科研成果丰硕。其中,《特长隧道机械化施工组织研究与应用》获2019年度公司科技进步优秀奖,并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为国内领先水平;《隧道多功能立架台车》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隧道开挖超欠挖控制》荣获青海省QC良好成果;《TJ10标提高隧道二衬钢筋保护层合格率》课题研究获得青海省优秀成果荣誉。
勇于当先,担当
2020年,张永生开始担任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党支部书记,技术上是一把好手的他,在团队建设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
建个元项目合同额15亿,可工程技术人员才10余名,其中半数以上都是近一两年毕业的大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张永生落实“导师带徒”结对子,自己亲自当师父。他带徒弟严格,每次带徒弟到工地,喜欢时常发问,这不是为难,而是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思考。他不但带技术,还带思想、带作风、带做人,只要青年员工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有疑惑、困难,他都不厌其烦,耐心引导。他喜欢组织项目部的小伙子打篮球,利用这种集体活动了解、掌握大家的思想动态,增强团队凝聚力。
张永生对自己更是一点也不放松,先后取得公路、市政公用工程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被评为水电四局“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并于2018年获得水电四局“金牌员工”、2019年度“青年岗位能手”“青海省2020年度现场质量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更多的年轻技术人员做出了表率。
春华秋实十二年,张永生把奋斗的足迹烙印在四局,有干劲、有闯劲、有钻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