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记忆中的年味
  年关已近,因着旬月以来周边城市疫情的影响,我已打算不回老家过年,网购了一些年货,又去超市采购了糖果糕点,周末再集中大扫除几次,想来也没有其他事情需要做准备了。就地过年少了回家归途中的奔波,心底却多了一丝思乡的怅然,少了一份对过年的期盼。
  想起小时候的过年,记忆中满满都是期盼和热闹。每当过了腊月二十三,俗称的"小年",我便会掰着指头数日子,年味也就一天天浓郁起来。与年味相关最多的就是吃食,相比较儿时的吃食,如今入口的这些糖果点心,虽然品种琳琅满目,包装鲜亮精美,但品尝起来总觉不如记忆中的"大白兔"、玉米糖香甜回味。
  要说我最盼望的那还得是炸油食、蒸年馍的日子,这一天被统称为"搭灶"。油饼是我的最爱,"刺啦"一声,面饼被无数大大小小的油泡泡簇拥着从锅底托起,呼呼地迅速膨胀起来,此时要用长筷子给油饼翻个身再炸,直到这一面也鼓胀成"游泳圈"。香味,随之开始在鼻尖上缠绕。待油饼两面金黄时,母亲用长筷子夹起油饼,在锅沿上砰砰敲几下,控油后,哐啷一声,放进盘子里。我常常等不及便捧一个在手里,狠狠咬上一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曈曈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盼啊盼,终于到了年三十。从早饭过后,院门外就陆陆续续传来邻居家小孩儿们放炮仗的声音了,大多是磨得家里大人不耐烦了,给几张零钱,便欢天喜地到村口小卖部买来些"摔炮"、"蹭炮"和零散小炮竹,找块空地,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开始比赛,玩的不亦乐乎。到了下午各家各户就开始贴对联啦,儿时过年的对联总和"辞旧迎新"的主题紧紧契合,象征新春喜气吉祥,祈求来年福运多多。等到吃罢年夜饭,也就到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后半夜。“除夕更阑人不睡,守岁围炉竟废眠”,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放上葵花籽、水果糖、炒花生,还有苹果、柿饼、大枣等,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到了子夜,爆竹齐鸣,震天动地,各家开始放鞭炮迎接"神仙"。整个村庄弥漫着火药的味道,把年夜衬托得热闹非凡。
  儿时的春节,留给了我太多温馨的回忆和怀念。年的味道,是铁锅里的肉香,直把你往灶台上拽;年的味道,是扫家时飞舞着的尘土,是窗棂上剔透着的窗花,是蒸锅上的氤氲水气,是酒杯里的醇厚芳香。这味道里,还有拥簇着的笑脸,和最美好的愿景。
  那摇曳在心头上的记忆,和跳跃在舌尖上的回味,那些久远的画面鲜活如影像般在眼前浮现。也许我怀念的,是对儿时年味的一份眷念,一份传承,一份回味吧。怀念小时候,过年邻里亲戚大家一起热闹,而现在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怀念小时候的年味,不是那时候过年有多么欢喜,而是现在再也找不到那份曾经的惊喜和期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