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铿锵玫瑰别样红战“疫”巾帼显担当
  我又不上班,为什么要起这么早?
 “脱我旧时衣,着我战时袍”。在南方公司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一线,有这么一群人,她们是女子,更是战士。他们投入到了工地一线的抗“疫”复工战斗中,与项目的男子们一起构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我又不上班袁为什么要起这么早?
  六点半,闹铃声刚刚响起,综合部疫情工作人员李亚会便开始起来洗漱,并给儿子穿衣服。
  “妈妈,我又不上班,为什么要起这么早?”李亚会5岁的儿子双眼朦胧中一脸不情愿的嘟囔着。
  “可是妈妈要工作啊,你要跟我一起工作。现在病毒这么严重,妈妈必须收集农民伯伯回来的信息,这样咱们就能保证项目和工地上叔叔阿姨的安全了。”
  “妈妈又不是医生。”
  “妈妈虽然不是医生,可是如果知道返岗人的身体情况,就可以对生病的人早点隔离,防止更多的人被感染,医生岂不是就能少辛苦些吗?”
  于是,孩子很懂事跟着李亚会早早起了床。
  “离开老人孩子不能尽义务,带上老人孩子又是各种漂泊。”这是像李亚会一样坚守项目一线女职工的共同心声。因为职责所在,忠孝自然不能两成全。
   在家别走,我现在去找你
  “你那里有没有口罩?你知道谁有口罩吗?”“听说你有口罩,不知道怎么卖?”“不能不卖啊,你等下,在家别走,我现在去找你。”
  自电话那头传来朋友还有自用的2000多口罩,却不打算卖时,一路开车杀过去的邱孟迪便做好了长期口舌战的准备。
  “我们项目有4000多人,现在个旧市各个医疗点根本买不到口罩,物资严重短缺,人手一个都做不到,这么多农民工要复工,连个口罩都买不到,你忍心吗?”……
  一阵“软磨硬泡”后,见朋友脸上表情松动,她趁热打铁,最终以2元的价格把将近2000的口罩“抱”回了家。
 “李工快缴费,我用你手机打电话。”这句话是邱孟迪采购物资时经常念叨的。邱孟迪1月31日返岗,自接到领导的采购疫情物资信息后,便翻遍了手机的信息,一个个打电话询问,发朋友圈寻求联系方式,找一切可以买到的物资,开车跑遍了个旧和蒙自大大小小的巷子,最终急购1960个口罩,3桶酒精,2桶消毒液。
 “托尼”老师的“头”等大事
 “疫情都持续将近两个月了,理发店一直不开门,都没法去理发,你们看我头发这么长,都快能扎个小辫了,好想能够痛快的理个发!”刘红顺放下手中的消毒喷雾器,一边说着。
 “哎呀,这个容易,我家孩子的头发都是我给剪的,你们男生的头发更好剪,我来给你剪,我宿舍有剪头发的工具。”听到刘红顺的心声,李树春立刻化身“托尼”老师主动提出为防疫工作的男同胞们理发。
 “这个好,我要求不高,只要剪短就行,长头发太不舒服了!”刘红顺紧接着道。
  说干就干,李树春立刻跑回宿
  守在“疫”线的女值班员
  惊蛰刚过,天气忽冷忽热,在红河州12标门岗处,一桌一凳,一把体温枪,三两壶84消毒液,一本登记簿,弥漫的大雾,笃定的的身影,量体温、作登记,这就是余颖岚作为门岗值班员的一天。
 “这几天陆续正常了,市区都解禁了,人都能随便出入了,你这还要值班到啥时候?”项目部一些舍拿出一把剪刀,一把推子,一把梳子和一块围布,刘红顺搬出自己的小凳子,开始做“头”等大事。“李姐两边给我剪短一点,越短越好!”“没问题,你别动,保证半个小时后你立刻恢复精神小伙儿!”果不其然,在“托尼”老师的精心修剪下,刘红顺的显得精神帅气多了。
 “剪完头发真舒服,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很多!”刘红顺嘿嘿笑着,漏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刚返岗的人员看到一个小姑娘整天风吹日晒心有不忍地说道。 
 “最近项目部各作业面人员开始返岗复工,而且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所有返岗人员进入项目部我们都必须严格把控,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万一有疫区回来的人员和车辆进来,我也能先把把关,确保项目部在岗职工的安全”。
  每天与返岗人员近距离接触,余颖岚清楚感染风险比其他人要高,但她仍然不害怕、不退缩,没有丝毫松懈,她说:“疫情防控必须做到三问一测一登记,严格做到不漏一人、科学严谨,容不得半点敷衍应付、交差了事。”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在抗疫复工一线,建个元项目的巾帼们不惧困难,不怕危险,坚守在防疫复工一线,她们以柔软的肩膀,默默扛起庄严的责任,不愧是防疫复工一线最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