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通讯
第04版:通讯
标题导航
|
深圳地铁12号线中山公园站主体结构首段底板完成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D2标2号井地连墙施工顺利封闭
深圳地铁4号线4301-1a工区主体结构通过验收
白鹤滩施工局超额完成第三季度施工任务
图片新闻
俄日水电站挡水坝段提前27天实现全线封顶
国学经典
健康常识
开心一刻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学经典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时
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些计时名称常常出现。如,《西游记》第一回: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中天,而未则西磋;申时哺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其中的“鸡鸣”、“日出”、食后”、“挨排”、西磋”、哺”、“日落”、“黄昏”、“人定”等,就是各个时辰的具体说法。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