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城市“血脉”的清道夫】
  一条河流流过一个城市,便赋予这个城市浪漫与活泼的性格。世界著名城市,大多依水而建: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维也纳的多瑙河、上海的黄浦江,这些河流已成为城市的标记,更是这些城市的“血脉”,它们与城共生,共度四季。
  当然,深圳也有这样一条河流——茅洲河,只是它,一度血液淤堵,满目疮痍,直到它邂逅了一群来自电建的“清道夫”。
  宝安区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工程(大空港片区)二工区项目,是3月19日采风活动中我们抵达的第二个项目。踏进办公区,座位空空荡荡。综合部员工裴伟浩解释说“工期紧张,大家全部去工地了”。记者尽快赶往了深圳河道治理的一线,在这里看到他们,解答了一直以来的疑问:为什么茅洲河污染有史40年,三年整治就能见效?
  在治本清源小区,项目的工人们与机械合作,迅速挖开了雨水管线埋设通道,他们动作流利、用力精准“这样的小区,十人左右的小队一周就能完成一次雨污分流工程施工。”项目总工程师闫伟露说道,这个09年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说起施工内容眉飞色舞,头头是道,仿佛这些东西早就刻进了脑海。
  抵达和二涌施工现场,爱水的孙书记一直徘徊在河道边,不时指导眼前正在进行清淤作业的挖机,他晒成棕色的胳膊一直在河道周围比划,眼中都是对河道恢复以后的美好憧憬。还有那个为了拦截影响施工的返潮海水整个人都站在手中摆放沙袋的年轻工人,满脸的倦容显出他已经在水中工作了很长时间……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太多电建人在为之付出,大家都抱着“治水必清”的决心,甘愿做这河流的“清道夫”,他们已经成为了茅洲河的影子,躬身于研究,值守在岸边,漂荡在河中,只为这河流,有一日能够恢复当初。(甘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