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三代人的记忆】
  “我童年记忆中的车陂涌,环境淳朴、悠然自得,人们都是在河里洗衣、淘米、洗菜。涌里鱼、虾子、蚬子、螺到处都是。记得小时候,河清水浅,我和小伙伴们偷偷溜出家门,坐着小舟顺流而下。提着桶在涌里摸鱼、洗澡,还可以在涌边停靠的小舟上捕小螃蟹。特别是“扒龙船”的时候,到龙船中舀一瓢水喝下,来年是会获得好运气的,这里就是我们那个年代人的乐园”54岁的李大伯是车陂本村人,河涌是他幼年时候最美好的记忆。这样的经历,几乎是他们那个年龄很多人的共同回忆。
  “我今年33岁,在我10岁左右的时候,两岸的青砖祖屋慢慢变成了现在6至10层不等的出租房,村子也被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包围了起来,特别是河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河涌越来越窄,很多支涌出现了断流,还有许多河涌甚至已经消失了。巷道越来越窄,有些楼与楼之间的空隙连行人通过都有困难,下水越来越臭,垃圾很多,搞的遮天蔽日,没人愿意打开窗户。也就最近几年吧,河水慢慢在改变,卫生也在改善,现在好多居民有时间就会在岸边健身啊、聊天啊。”李大伯的儿子在深圳工作,现在已经不在村里住了,空暇时间就会回来。“爷爷,爸爸给我买了新鱼竿,咱们上次钓鱼的地方你还记得吗?等会咱们再去吧,这次我一定钓的比你多。”“好好好,走,咱们现在就去”......
  广州依水而建,因水得城,每条河流的两岸,街坊世代傍水而居,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群落文化。我们口中的“城中村”是当地人几十年的记忆。自2014年,广州公布了一份城中村三年改造计划,经过五年的摸索,在如何实现‘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上动脑子,广州摸索出了一条“以改代迁”的城中村治理之路,让当地居民感受到了城中村治理现代化的新出路。(王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