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未下鞍,逐梦前行再奋蹄。2019年在公司“一体两翼+增长极”战略引领下,分局将以“十大举措”深入解放思想,全力夯实基础,坚定守正创新,促生发展活力,持续深化改革,强力提升质效,努力推动分局做强做优再上新台阶。
一、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一是要通过解放思想来突破自我,改进工作。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来守正创新,深化改革。三是要构建横向综合化、纵向扁平化来高效管理,提质增效。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持续蓄能攒劲
一是加强经营成本管控。要实现工作前移,提高经营策划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前期策划和期中分析制度的有效实施。二是夯实财务资金管理。要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建立支付预警机制,介入分包商资金管控,防范资金风险。三是持续做实尾工项目管理。加大与外部工程竣工审计的对接力度,并将审计结果与项目班子最终经营业绩考核挂钩,确保工程项目经济指标导向一以贯之。
三、严控过程、强化责任,加强项目管理
一是严格分包队伍管控。要深入研究和加强分包管理工作,完善责任体系,合理确定分包合同价格,杜绝“先干后签”和“开口合同”等现象。二是加强设备物资管理。要以科学配置和有效盘活资产为主线,积极做好新开工项目资产配置和尾工项目资产调剂处置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四、常抓不懈、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生产
一是不断健全责任追究体系,奖惩并重,努力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强化各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二是推进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强化本质安全管理。抓好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强化预控与监控。三是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重点突出,强化考核,务求实效,打造安全管理标准化的示范工地、示范工点。
五、遵循规律、创新突破,提升科技水平
一是围绕在建工程项目特点,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结合,不断革新施工技术,及时总结提炼技术成果,持续打造高寒高海拔地区面板堆石坝填筑、复杂洞室及高边坡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型输水渡槽施工以及软基市政工程施工、复杂水系河道疏浚治理等行业品牌,充分彰显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二是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系统集成、信息共享目的。将“三大系统”的应用效能发挥到最大化,使机关与各项目间实现“零时差、零距离”,双方可以随时掌握会议精神、施工动态、履约情况、经济数据分析和安全隐患处理情况等,实现大数据实时共享。
六、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助力人才强企
一是集中“注流”,关口必须把严。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扩大民主、完善程序、改进方法、强化监督,构建组织选配与竞争性选人相结合的干部选用机制。二是多方“引流”,途径必须多元。持续提升引进人才的“质”和“量”。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激情。三是激发“活流”,方式必须灵活。立足于分局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大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建立来自基层一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进一步加快干部年轻化进程,着力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是考核“泄流”,手段必须严厉。要让“干部能下”成为常态,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七、规范制度、转变思路,强化风险防控
一是强化规范制度,根据市场环境和项目特点,确定各项工作的基准线,保证有章可循,杜绝因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而引发法律风险。二是由一般咨询型向筹划设计型和谈判主导型转变,对重大项目运作模式、风险责任分担以及协议合同框架设计等重要经营问题,应积极作出系统论证和设计,作为项目洽谈和运作的基本依据。三是加强诉讼管理,应将案件处理与改进管理有机结合,把侧重点转移到防范和控制上来,以案说法,把案例教育作为诉讼后的重要工作,避免同一性质、类型案件再次发生。
八、聚焦主业、精准发力,做实督查巡视
一是加大对严重亏损项目的督查巡视力度,结合前期策划和建造合同,深查亏损成因,彻查是否存在管理失职、利益输送、贪污腐败等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负责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分局利益不受损失。二是加大对盈利项目的督查巡视力度,避免暗箱操作、明知故犯等问题,确保实现或超过前期策划的利润指标。三是加快审计工作由 “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和“经营审计”的转变进程,进一步向“风险审计”拓展提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监督、管理、增值作用。
九、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全面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开展党建工作。二是坚持领导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三是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做强做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十、以人为本、弘扬文化,加强幸福建设
一是建立幸福机制。通过完善公平、富有激励性的薪酬分配机制、培训与晋升机制等制度体系,为职工幸福感提供坚实的保障。二是营造幸福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落实好一线员工的人文关怀工作。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落实各项福利待遇,丰富员工文娱体育与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归属感、幸福感。三是见证幸福绩效。让职工在对幸福的感知和体验中,不断激发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进而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