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从最初的懵懂到现在的成熟、冷静。我先后在龙羊峡中心机械厂,羊卓雍湖电站,小浪底电站,工贸公司新型建材厂,三峡电站,重庆江口电站,周公宅水库,武邵高速公路项目部,天津大道项目部,四川内遂高速公路项目部,天津武清项目部到后来的路桥分局、今天的南方公司等项目和机关工作。从电工、技术员、车间主任、办公室主任,到现在的中层干部,每一份付出和收获我都深有感悟。1994年,那天,初出茅庐的我踏入水电四局的大门,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内心的不适应以及由学校到社会的巨大落差感,一度使我有了想放弃的念头。
当时我被分配到原龙羊峡水电四局中心机械厂,一进场就听工人师傅们说中机厂是水电四局最好的单位。所谓的最好,就是每天八小时上班制,有礼拜天,不用天天跑工地、历经风吹日晒的苦楚。但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还并不能了解这些。那年11月14日,领导通知我去羊湖,在当时,去羊湖是每一名工人都很是向往的事情,因为那里的工资是厂里的十倍多,而我就成为了这样的“幸运儿”。师傅们说羊湖属于高原地带,条件艰苦,我心想:在龙羊峡就已经够艰苦了,难道还有比这更艰苦的地方?”第二天我便和刘师傅一起坐着厂里的“北京吉普”出发了。刘师傅比我年长很多,大概40多岁的年纪,在翻越唐古拉山的时候出现了高原反应,很严重。我那会儿年纪轻,身体素质好,身体没有出现异样,但看着刘师傅痛苦难受的样子,也感到害怕起来。开车的师傅安慰我们说,挺一挺,翻过这山就好了。我们一起咬牙坚持着,终于到了羊湖工地。第一次来到野外工地工作,内心充满好奇,一股子新鲜感。由于工期紧,第二天我便投入了工作,去到工地上时,才知道何为真正的野外。每天七点起床,在那半山腰一呆就是一天,好在我很幸运被分在了山下的工地,有阳光照射,条件算好。山上的同事住在海拔四千三百米的地方,山下晒着太阳,山上却下着雪,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境地。虽然很苦,但是工人师傅们始终干劲十足,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大抵是吃午饭的时候,食堂送来饭菜,大家席地而坐,聊着天、开着玩笑,一些老师傅最爱讲一些段子,逗得大家开怀大笑,一时间感到倦意全无。
工地上最辛苦莫过于电焊工师傅们了,每天蹲在那里一焊就是一整天,尤其是管道快要安装完的最后一个月,管道对接的最后一条焊缝最难完成,需要花费好几天时间。这道工序操作起来很是辛苦,因为管道接起来后焊烟没有地方排出,要求每个师傅进去只能焊接半个小时就要必须出来休息,而且管道是沿着山坡架设的,有倾斜角度,进去的时候要缀着脚下的棕绳,爬几十米后从预留的检修口出来,接班的人要从检修口进去缀着棕绳爬几十米才能到工作面,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山坡上作业,艰苦和难度可想而知。管道里面更是焊烟笼罩,一个照明的灯泡在焊烟笼罩下就好似一盏煤油灯,甚至于还不如一盏煤油灯。他们”进去戴着雪白的口罩,半小时后出来就已经成黑色的了,尽管环境如此恶劣,但电焊工们毫无怨言,我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回想起刚进厂时“逃跑”的念头,一时间竟感觉无地自容。
第二年八月份,羊湖工程完工后,我便回到厂里,开始度过正常的上下班日子。随后,我便先后调去三峡电站,重庆江口电站和周公宅水库工作。
转瞬之间到了2006年周公宅水库的尾工阶段,大部分人员都被分配到其他项目去了,只剩下二十几个人留下继续完成周公宅工程的收尾工作。虽然在此之前,我们也组织投过几个标,但都没有成功。正当大家都在考虑干完尾工,解散自己找单位的时候,当时的中国水电路桥公司在福建以BOT模式成功中标武邵高速公路项目,四局要求周公宅人员迅速组织进场。我们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们有新的工程可干了,而紧张的是我们擅长的是水电,缺乏高速公路施工经验,尽管如此,我们依旧选择硬着头皮上。
张宏伟,当时周公宅的项目经理,现任水电四局副总经理,我们都叫他“张总”。当时,带着几个工程技术人员去现场进行了考察,回到周公宅工地后,立即组织我们留守人员开会。会上详细介绍了武邵高速公路项目情况,并对现有人员进行了分工。随后的日子里,张总便带着我们迅速展开各项工作,首先寻找办公营地,最后锁定了施工标段内的一个废弃的泡菜厂。这个厂废弃很久了,杂草丛生,大家通力合作迅速收拾场地,将一切都布置好。那天,我们安排食堂做了一大桌子菜,本想着能坐在一起好好庆祝一番,结果还没喝两杯酒就被蚊子给叮得散伙了。
一顿简单聚餐后,便真正开启了我们的转型之路。不论是部门设置、队伍引进、经营模式还是现场管理都和原来的模式不同。张总强调,我们要转变思路,主要做好现场管理,为施工队伍提供服务,保证他们的工作面。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摸索,逐渐掌握了高速公路的完整施工流程。2008年12月,公司中标天津大道工程,张总带着我们第一时间赶到了天津,开始进场前的准备工作。就在那时,公司下文成立了路桥分局,负责武邵高速公路和天津大道项目的管理。分局虽然成立了,但没有办公场所,人员还是这些人,只能分局、项目并行。2010年,公司又相继中标四川内遂项目,天津武清项目,分局与项目的剥离势在必行,路桥分局算是正式挂牌成立。
路桥分局成立后,相继完成了新疆克塔、重庆渝广、江门大道等项目,在高速公路、市政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公司按照发展战略,将路桥分局和原第三分局部分人员进行整合,成立了南方工程公司。转型和创业之路也许艰辛,但艰苦奋斗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延续。从最初在被废弃泡菜厂办公,到现在珠海市最好的写字办公楼,这段充满坎坷的路程中有喜悦、有失败、但最终取得了成功。只因我们有“务实、创新、担当、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秀团队。
自2008年成立以来,路桥分局历经风霜,在公司二级单位中虽规模不大,人员只有两百人左右,但分局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辉煌业绩,每年完成的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呈翻倍增长。南方公司组建不到三年,施工业务扩展至高速公路、市政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三大业务,施工地域覆盖国内12个省、市、自治区,承建和完工的项目将近三十个,累计施工总里程达600余公里,2017年完成总产值超过42亿元,刷新了四局二级单位的新记录。其中,天津大道先后荣获“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金奖”、天津市“2010年度市级文明施工工地”、2010年天津市建筑工程‘结构海河杯’奖”、天津市建设工程‘海河杯’奖”以及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等众多奖项。
在这近十年里,我亲身经历了我们由一个项目到一个分局,由一个分局到如今的子公司和平台公司。我看到了公司的成长,看到了领导们为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四局也正在向着规划和既定的目标迈进。对自己而言,与当初在武邵高速公路时相比,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自身素质或者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四局悉心栽培的结果。
六十载跨越发展铸辉煌,一甲子砥砺奋进奏华章。作为一名老员工,我坚信水电四局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我们的生命也一定因奋斗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