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全新的清洁能源,地下中子能通过中子将乏燃料、贫铀或天然铀燃料安全地循环利用,而我国已探明的铀资源可供中子能电站使用一千年以上。不久前,能源与环境(青岛)国际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青岛院士港启动了地下中子能电站等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首批项目。
据介绍,实验室于2017年7月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建立启用,标志着青岛国际院士港成为能源与环境新地标。实验室的领衔专家何满潮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主要从事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他近年提出的“N00工法”,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煤炭开采成本,被誉为煤炭开采探索的第三次技术变革,并因此被授予2016年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
地下中子能电站是指利用地下空间提供场所,采用高能中子轰击燃料,并以热电联供的形式提供能量供给的新型电站。相对于传统核电技术,地下中子能电站具有以下优势:燃料储量充足、燃料高效利用、电价成本低(每度电价不到1角)、地下预先处置、圈层冗余防护、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