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实现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的复兴梦
钱归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实体经济、实现“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弘扬企业家精神
  鼓励创新创业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发扬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发扬企业家的远大理想与责任担当精神,激发企业家创业的野心与雄心。企业家不但要考虑盈利,更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承担起创造民族品牌与发展实体经济的历史使命。中国“饲料大王”刘永好先生说过:“创业早期,是为了能够生活好一点;以后,是为形象好一点;再后来,就是为了大家日子好过一点;再往后,就是为了国家和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家必须要有忧国忧民的远虑,在创业的道路上要与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真正承担起弥补行业短板、填补国内空白的重任,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断赶超国际先进标准,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增强国家经济质量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作为企业家,我们的地位不是来自财富排名,而是来自财富的担当,应该做建设美好生活的主力军,履行先富帮后富的责任,成为富有作为,富有创造,富有理想的现代企业家。”只有具有这样的胸怀,我们的企业家才能屹立于世界强企之巅。
  企业家的创业激情、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勇气、坚持与执著精神,总是给我们无穷的榜样力量。然而,企业家最有活力的地方在于他们敢于竞争、敢于向世界尖端技术叫板的豪气与睿智。“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家们,以非凡的智慧与创新意识,改变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向“成熟产业”提出了新挑战,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四驾马车”。企业家要有时不我待的革新意识,要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在技术上要具有始终保持领先他人一代的危机感,时刻都要绷紧创新的神经。企业家的眼光要永远盯在探索未知的领域,挑战各种“不可能”。企业家要从管理模式、合作模式、思维模式、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并培植出一大批民族品牌。企业家要善于合作创新、“借脑”创新。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企业家要不断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质量取代速度,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华丽转让变,从低质量、低附加值快速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品牌经济升级,实现“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的升级。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共同推动中化民族的文明进步。
  弘扬劳模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发扬劳模主动作为、甘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弘扬劳模精神,要求全社会尊崇劳动,尊重劳模,尊重实干,树立“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理念。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首先要选树好典型劳模,汇聚和传播强大正能量。通过选树劳模,为企业、社会树立一面百舸争流的旗帜。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形象,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激励和鼓舞了一个时代;公交售票员李素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我价值,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她为平凡岗位工作的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树立了奋斗的标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也都值得赞扬和学习。劳模精神,就是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老百姓的事比天大”,群众的事,小事也是大事。劳模精神就是把人民的诉求作为最大的诉求和时代的诉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只有具备了这种家国情怀,才能做到主动作为、乐于作为,累并快乐着。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弘扬真抓实干精神。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全社会都应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劳模精神就要倡导“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与实干精神。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要靠劳动、要靠劳动者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与坚持。
  弘扬工匠精神
  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营造追求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树立品牌创新意识。工匠精神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要实现科技强国、创新强国、质量强国,就要大力培养国家工匠,打造国家工匠团队,让工匠精神成为广大产业工人的一种追求,让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和追求卓越,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让工匠精神流淌和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要放眼未来,长远谋划,切忌急功近利,要厚植追求卓越与精品的土壤,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全社会要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优品精品,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奉献,少一些获取。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弘扬工匠精神,要有不服输的韧劲,更要有从基层、从小事做起的恒心与耐心。“抓斗大王”包起帆就是从最基层做起,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国家工匠、世界级工程师。他说:“我不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回顾我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路,我是从自己的本职岗位出发,从小改小革起步,随着企业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锤炼我们的“锈花功夫”和专注做事的态度。
  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弘扬工匠精神,培植追求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工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党的十九大提出这三种精神,为创业者指明了奋斗目标与路径。我们必须弘扬这三种精神,才能创出企业品牌,创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的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