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全产业链迎万亿“蛋糕”
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截至目前,全国有重庆、济南、武汉、福州等30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福州、珠海、大连等城市已入选第二批建设试点城市。
早在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3年行动。海绵城市建设具体包括排水防涝设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污水再生利用、漏损管网改造等。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截至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将在61000平方公里左右,要完成20%的政策目标,需改造12200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将拉动超过1.5万亿左右的投资。据权威媒体报道消息,中央财政在目前30个海绵城市试点和25个城市地下管廊的总投入将达660亿元以上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