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宏岳 姚雄飞
夜深了,窗外蝉声聒噪,为7月的山东烟台平添了一份暑热,办公室一角幽暗的灯光下,是王剑忙碌的身影。
手机闪动的消息是家人的问候,他整理完施工资料,走出办公室,已是夜半时分,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点点星光照耀着前进的路,无数个日日夜夜,数年如一日的勤勤恳恳,换来工程的一天天成长。正如他所说,“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2016年7月,22岁刚刚大学毕业的王剑来到徐盐铁路项目,开始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当时还是现场施工技术员的王剑,每天背着挎包,手拿本子和笔,奔走于施工现场和乡间小路,或是自己研究或是请教作业师傅,不断将施工数据控制在毫厘之间,把质量当作工程的重中之重。衣服经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这样勤奋和踏实在他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从测量放线到制定技术方案,从图纸会审到施工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360天的日夜坚守,和工地的兄弟们拼搏奋斗,经过时间的沉淀,曾经的努力换来的是他技术能力的飞速成长,他逐渐成为项目建设的一块“百炼钢”。2019年刚工作不到3年时间的他,就在“BIM技术在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中应用”项目中,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201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将BIM技术应用在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中,填补公司这一新技术领域空白。
潍烟铁路项目建设初期的条件令所有参建者记忆犹新,建设初始工期由四年压缩至三年,面对施工进度快,组织要求高,施工工期紧张等难题。王剑同志更是将“不怕吃苦”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他每天忙碌地穿梭在施工现场,从前期的策划、勘测,到抓好安全与质量,再到提高效率、不延误工期,秉着骨子里的“遇强更强”倔脾气,迎难而上、化解难题便是他的家常便饭。
有时候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左手拿馍右手图纸”更是他的常态,同事们经常调侃他“不要忘记左手拿的才是馍”,他总是微微一下,坚定地说“工作做完吃起饭来更香!”。
为确保潍烟铁路项目高质量建设,他带领项目青年员工持续奋战,再一次推动施工“加速跑”,面对铁路建设工期紧、结构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问题,王剑积极参与设计图纸,把握图纸工程量,对潍烟铁路全线5座特大桥、4段区间路基及2座明洞等各工点地质情况、原始地貌、影响因素等统筹规划,为施工进度及质量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同时,他积极加入青年突击队,先后完成了潍烟铁路项目箱梁架设、明洞施工等10余项急难险重任务,技术先行促进铁路施工建设。工作之余,他坚持理论创新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施工工艺、工艺创新为重点结合现场施工特点,善于钻研、勤于发掘,多次参与科研立项、专利申请、新工艺、新工法的研究工作。
翻开他的履历表,他获得了徐盐铁路工程指挥部2018年度“先进个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2020年度参建单位“先进个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潍烟铁路项目2021年度“先进个人”、2021年中水电四局武汉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全国铁路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一路风风雨雨,荏苒间,只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和努力奋斗的背影。
2021年7月,受台风“烟花”影响,山东多地出现暴雨极端天气,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王剑同志带领项目青年员工奔走在防汛抗台的第一线,为了打赢这场防汛抢险的“硬仗”,王剑24小时日夜坚守,积极做好安全巡察,排除潜在隐患,保证信息畅通,在风雨中彰显四局青年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筑牢防风防汛的“安全屏障”。
2022年3月,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复杂。为积极响应属地政府支援战疫一线的号召,王剑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化身最美逆行者,积极投身社区抗疫服务工作中来,为战胜疫情贡献先锋力量。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王剑同志把责任当成习惯,把苦累当成磨砺,把付出当成快乐,生动诠释了青年员工爱岗敬业的闪亮一面,展现了四局人的胆识与魄力、坚韧与果断。如今的他继续奔忙在潍烟铁路项目的施工现场,发扬“不怕苦、不怡累”的工作精神,砥砺前行,勇担重任,不忘初心,让青春在潍烟铁路项目的建设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