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本期发布:
吴友成:安全卫士的四度法则
  作者:龚路
  出生在四川的吴友成,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参加工作的9年间,他先后参与了贵广铁路、成都地铁18号线、成都地铁19号线等工程的建设。从初到单位啥都不懂的年轻小伙子,到如今成熟稳重的技术骨干,从见习生、安全员、质检员、技术员,再到现在的安质部副主任,一项项工程见证了他的欢笑、泪水、成长。
  2019年11月,吴友成来到了成都地铁19号线项目,三年时间吴友成用他自己的安全管理“四度”法则,一步一个脚印,为项目把好安全关、守住安全门,赢得了广泛认可。
  他的管理有温度
  安全管理重在细、贵在实。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吴友成深知其重要性。“对待一线作业人员,有时不能强制管理,这样只会起到反效果,在规定动作外,还是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吴友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工友陈师傅曾因为起重作业超重被他开了处罚单,为此陈师傅怒气冲冲地找到他理论,认为自己不是有意违章,不应该处罚。吴友成耐心地给陈师傅做思想工作,并拿出他自己收集的相关事故案例影像资料,以真实案例为辅,详细阐述违章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一番交谈后,陈师傅深刻认识了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还有多位工友因违章处罚而找吴友成来理论的,但这些人无一不是怒气冲冲来又满心服气地离去。从19年至今,已经算不清他用这种有温度的管理模式融化了多少工友的心,现场的工友都信服他。
  他的管理有速度 
  2020年开年,安全这杆秤上便加了“防疫”这颗秤砣,项目建设的两年时间里,吴友成都没有回家过年,他打趣道:“这疫情来势汹汹,要拼耐心,更要拼速度,还好我过年没有回家,把咱们工地守住了,不然我根本放心不下。”从留守人员管理到项目各项“防疫”制度建立、落实,他用行动做好靖江站的“安全卫士”。春节复工后,他白天全天扎在现场,晚上工人夜班,他就不间断巡逻。“现场的事儿总是说来就来,很多问题都是要立即解决的,有时实在困得厉害,就在这儿倒头休息一下。”他就是这样一个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的人。
  若安全有延迟,那么生命和财产极可能受到损失,深知这一点的吴友成,他一直把握着安全“速度”,工友都称吴友成为“及时雨”,有他在的地方就没有危险。2019年至今,成都地铁19号线项目各施工现场实现了人员无伤害、设备无异常,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安全生产呈现良好态势,这份成绩单上倾注了吴友成太多的心血与汗水。
   他的管理有精度 
  项目开工以来,安质部一直人手紧俏,吴友成一人撑起了项目安全管理的“半边天”,为了提高施工安全工地标准化创建水平,不断强化职工安全培训,规范职工安全行为。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延伸至施工班组,落实“管”“监”分离,在施工中推行安全员、技术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把安全责任直接落实到终端,落实到每道工序、具体人头。
  为加强对安全预控,吴友成采取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方法,参与技术部门认真研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找出可能影响安全的问题。在安全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中提出问题,严格抓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落实,重点检查施工安全技术和保障措施,使施工方案技术可行,依靠技术手段控制和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推进班组班前安全教育,吴友成反复强调、狠抓落实,采用一级抓一级的管理手段,做到项目部抓现场、现场抓劳务队、劳务队抓班组、班组抓工人。并把班前教育作为月度考核工区、劳务队、班组安全管理一项内容,班组把参加班前教育作为工人考勤计扣发工资的依据。
  多年来,吴友成坚守着他的“精度”管理模式,总能精准的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硬是将安全和生产同时兼顾到位。
  每天吴友成总在大家都休息以后还在工地上走走停停,检查支架搭设,检查安全通道、防护设施,现场材料堆码是否整齐……他总说:“我放心不下,再说回去早了也睡不着,还不如在工地上溜达溜达。”他用脚步丈量着每一个他熟悉的地方,让施工场地、安全防护住进了他的心里。
  使命在肩,初心不忘。十载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他铿锵前行,只为做好一件事——安全,他就是默默坚守在幕后的那个“安全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