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践行央企担当谱写民企鱼水情
  作者:盛杰
  从确定施工路线到进场开干,再到大干期间不断吸收当地村民就业。四年间,南方公司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围绕着“与山融、与民和”的思想,将四局人的央企担当落到实处,体现在细处,实现了“让利与民”“返利于民”“生利与民”,谱写出企业与村民之间浓浓的“鱼水深情”。
 让利于民
  项目最初投标时,建设范围只涉及云南建水至个旧段,并未涉及个旧至元阳。但是一旦错过这次高速联通的机遇,个旧这座沉寂的城市及其周边贫穷落后的乡镇将会更加脱离滇中融入快车道的规划,成为发展凹陷区。红河州政府随即提出修建“个旧至元阳”段的建设。
  这一段途径敏感地区多、多雾路段频繁,建设难度大,且贾沙乡和保合乡为重点贫困县,高速公路一动工,一如预测一样的艰难。
  前期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施工场地偏远,进场困难,本身15公里的道路,仅施工便道就修建了32公里。施工过程中,因为长九公里的隧道,我们遇到了高温和长通风难题;因为途径温泉,造成的高低热导致尼格隧道洞内温度高达80摄氏度,还出现了有害气体,阻碍施工进度3个月。
  但这4年间,大家却都感觉收获丰厚。因为一系列举措让他们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感激和敬爱。在便道施工中,项目部顺带着将村民出行的路进行了硬化;知道村子几百户人家取水不方便,水库老旧后,出动人力物力修建了195立方米的水库,解决了村民几十年来的饮水问题;知道村子高压线远、电力不通畅,便又将隧道变压器绕远建在了村子旁边。
   返利与民
  正在搭设拌和楼住宿区的老杨被一个村民拦住了车子:“你们这个场地用完后能不能继续留着?我们想晒点玉米。”
  项目驻地地处个旧市山区,山高坡陡,当地村民只能人工开垦点山坡耕种些简单的农作物。但每次搬运、晾晒作物就成了难题。拌和楼是项目部用各种机械碾压出的一片平地,地面硬化后平整又干净,而且距离便道近,方便村民进出。
  看着忙碌的村民,想到他们在山多、地陡间收割玉米的不易,老杨将问题反映给了现场管理员,管理员直接找到项目负责人商量。
  “这个当然可以。”项目负责人一口应承了下来:“我和其他领导商量下,将整个建设营地附近的村子都问下,根据老乡需求,能留下的都可以留下。”
  于是,征迁人员在和政府沟通后,再次迈入村民的家里,问民所需。当征迁人部员忙着到处沟通时,综合部人员也在老乡家中讨论着物资采购的事情。
  为了增加收入,当地村民自养了些土鸡。但因山村交通闭塞,土鸡销量并不好。项目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购买村民手中的滞留物资。
  四年来,项目部结合实际,关注当下,更立足长远,不仅采购了当地土鸡、西瓜等物资,还以爱心捐款、捐赠物资等形式为当地贫困学校、福利院等组织献出爱心。
  生利于民
  扶贫更要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何让当地村民富起来?这是当地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水电四局建作为央企驻扎在云南红河州这片土地上时最诚恳的自问。于是,企地通过信息共享、过程互助等方式为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当地百姓技术水平打下了稳固基础。
  在了解到附近村子收入低、农民工技术薄弱的现状后,项目部先后从施工范围附近区域的村庄招收两千余名村民担任作业人员,通过技术交底、岗前培训等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培养,让他们迅速融入到钢筋绑扎、桥梁盖板浇筑、隧道施工等各项实际工作中,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脱困。
  李桂梅就是其中的一名钢筋绑扎工,她是贫困地区贾沙乡的村民。在此之前,因丈夫腿受伤,干不了重活,家里一直靠她种地、打零工维持生活。家里老人年纪大,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学费、生活费、赡养老人的重担统统压在一个人身上,让她一度以泪洗面。项目部主动联系村里,给她提供了工作机会,不仅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解决了他们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2019年年初,项目部建设者坚持春节期间留守工地,用时3个月时间为梨花谷铺设了一条便道,将个旧重点景区道路纳入个旧主干交通网中,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让梨花谷景区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以民为本,企地共建。四局人于小处落墨、于大处着眼,将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也得到了当地百姓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