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开发北大荒
  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来自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的“拓荒者”来到黑龙江,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196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梁晓声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战士”。
  这个被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在冰霜期,极端低温可达零下40℃。要在这样的荒原种出粮食,艰难程度常人难以想象,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在开垦的最初岁月里,北大荒人经历过一亩地里播下33斤种子,最后只收获26斤半小麦的酸楚。让人欣慰的是,黑土地最终没有辜负豪情满怀的北大荒人,他们终于唤醒了沉睡的高山,眼看着荒原上长出绿色,又转为金黄。梁晓声至今难忘,那一望无际的麦子像海一般壮观的景象。
  1987年,从北大荒走出的词作家王德将亲身感受融入创作,与作曲家刘锡津共同创作了这首《北大荒人的歌》,用淳朴的语言和真情实感写出了北大荒人对那一片黑土地的无尽深情。
  几代垦荒人脚踏黑土地,卧冰爬雪,在茫茫荒原上用青春和热血把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祖国的大粮仓。如今,虽然那段岁月早已远去,但从深情的歌声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拓荒者们开天辟地的勇气以及对这片黑土地深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