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成长在大坝上的小亚
  作者:管湛钦
  11月下旬,随着埃塞金结项目部防疫制度一步步完善,项目部在家休假的属地员工陆续返岗,小亚作为项目部一员,也和项目部全体员工一样进入大干状态。一年来,小亚始终与中方员工坚守一线,共抗疫情,尽管他的家就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
  小亚是埃塞俄比亚金结项目部的一名埃塞员工,原名叫亚内斯,2015年毕业于阿萨瓦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来到项目部前在家族的中小型企业帮助父母处理公司公关事宜。在看到项目部的招聘启事后,得知埃塞金结项目是一项承载着埃塞人民走向复兴的工程,心想自己要为国家复兴出一份力,就离开了家族企业来到项目部,现在负责项目现场材料统计和验收工作,和中方员工熟络后,大家就叫他小亚了。
  2019年10月,当他来到施工现场的第一天,带上安全帽,看到工地上随处可见的泥潭和土堆,还有沾满灰尘的安全服,内心十分抗拒。在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最终还是带上沾满泥渍的安全帽和工作服走进工地。项目部交给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接收原材料,工作内容就是当货物从吉布提港口到达现场进行现场验收,同时和货物运输人员,海关及业主人员进行交涉。
  师父耐心告诉他如何交涉,如何验收登记,可小亚却不以为然,他谢绝了中方员工的培训,想着凭借自己心理学专业和公关技巧的优势,完成绝对没有问题。最终拿到材料和验收单时,完全不知如何入手,即使有着自身优势,在与海关和业主人员交涉时也是错漏百出,再加上对材料验收标准不了解,使项目部的中方员工不得不再去交涉,重新验收。
  看到来回在业主和材料商间奔波的员工,小亚十分惭愧,他说:“我以为我可以做得很好,以为这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没想到还是把事情办砸了。”
  师父安慰他:“你刚来这里,不是很了解情况,现在我们重新学,就一定可以做得好。”
  小亚点点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到最好。于是他重新找师父请教,明确每一步清关流程:首先检查运输文件并进行清关程序,在获得业主批复的卸货许可后将货物卸在钢管厂。受疫情影响,他按照项目部规定,对所有到达现场的车辆需要经过进一步核查。检查内容包括体温检测,佩戴口罩,洗手及车辆消毒状况,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车辆才能进入现场,否则将滞留隔离区进行下一步观测。此外,他还仔细了解每一种材料的标准,并整理成册,验收时拿着册子一一对照。在与业主和海关人员沟通方面,他还买了很多书籍,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避免出现意思理解错误导致影响项目部施工进度的事情发生。
  当他第一次不需要册子,不需要师父的指导,独自完成验收和沟通工作时,他激动地唱起歌来。终于,他可以独当一面了。
  随着疫情在埃塞俄比亚肆虐,金结项目部的部分埃塞员工在项目部的安排下回家休假,项目部虽然照常施工,但进度受到影响。在安排回家休假的员工中,就有小亚。
  “我不回去,我要和大家一起抗击疫情。”小亚在收到回家的通知后,立刻到领导办公室说。领导拗不过他,只好让他留在工地。
  抗击疫情的过程并不轻松,对于小亚来说更是个挑战。除了日常的验收工作,他还额外添加了项目部的消毒、维修车辆、登记零件等工作。
  在负责项目部的车辆维修工作中,他还另外为自己添加了一项判断事故车辆属于正常事故还是人为因素的检测工作,便于维修需要的零件登记。检测维修后需要记录事故状况及维修后运行结果,并和设备物资部门沟通需要维修零件,对缺少的零件进行采购。此外,他还每周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登记,收集数据后制定车辆状况记录表,以暴露安全隐患和维修问题。
  大家说,看到小亚带着满身黑黢黢的油渍,从车底爬出来时;看到小亚扛着消毒水,满头大汗的在营地消毒时;再看到小亚灰头土脸拿着登记表,从工地直接到食堂吃饭时,都会想到刚来到工地时的小亚,对安全帽、安全服上的灰尘、泥渍嫌弃的样子,现在的小亚越来越像在工地上干活的“打工人”了。
  小亚不好意思地说:“刚来到这里时,看到脏兮兮的工地确实很嫌弃,但是现在不会了,你们对于我来说就是家人,你们干什么,我也和你们一样,也不会有嫌脏嫌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成长吧。”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工地,使工地上的钢铁板材反射出夺目的光芒。而充满朝气的小亚和往常一样,穿着安全服,带上安全帽,拿起桌上登记表走向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