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湛钦
“今天我们学习红烧肉,昨天的卤牛肉我已经学会了。”
正在说话的是拉巴斯供水项目部食堂的玻籍员工萨拉,原本是负责食堂保洁和日常消毒工作,现在还“兼职”食堂帮厨,要说萨拉为什么对中国菜这么感兴趣,还得从2019年她刚进项目部的时候说起。
进项目部之前,萨拉在普卡拉尼市和埃尔阿尔托交界的草原上和家人过着放牧的生活,以卖牛羊肉过生。有一天,萨拉在赶集时看到了拉巴斯供水项目部的招聘信息,与家人商量后就来到了项目部,从事食堂保洁工作。
上班第一天,萨拉看到厨房大厨们熟练地翻炒着,一边的帮厨麻溜的切着菜,她目瞪口呆得道:“中国菜真厉害,白面粉原来可以做成这么好看软糯的面点,一种蔬菜做成这么多花样,牛肉不但可以烤,可以炖,还可以凉拌……”
从那以后,萨拉每次打扫完食堂的清洁卫生,她都会到后厨帮忙洗菜、摘菜,向大厨们请教怎么做饭,怎么颠勺,怎么放调味品。
“这是酱油,等会儿,油热了再放菜,加水加水!”在大厨们的指导下,萨拉进步飞快,已经会做番茄炒蛋、酸辣土豆丝、香菜牛肉...等,家人品尝后也赞不绝口。
时间一晃而过,一年后的萨拉在大厨们的培养下,练就一身中国厨艺,养成了中国胃。正当她准备新一年的学习计划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她不得不暂停了学习计划,背起消毒液,带上口罩,将食堂防疫工作扛在肩上。随着疫情发展形势急剧恶劣,项目部为节约生产成本,逐步遣散玻籍员工,并安排专人对在家隔离的玻籍员工进行身体和家庭状况进行电话询问,使项目部食堂、保洁人手十分紧缺。萨拉便自告奋勇“兼职”了食材采购工作:一面认真计算采购成本,一面问候中国厨师家里人的情况,安慰他们一定可以战胜病魔,日子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3月26日,随着最后一批玻籍员工被遣散,萨拉回到家与父母开始放牧的生活。回家后,萨拉还在项目部每日的电话中询问项目部的情况,表示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她一定会竭尽全力。
没过多久,项目部人员从电话中听出萨拉的情绪十分低落,经过了解后得知原来受疫情影响,萨拉家原本向镇子出售牛羊肉的订单全部取消,经济来源被切断,生活物资紧缺,日子十分困难。
“萨拉,我们给你送点物资来。”项目部人员说。
项目部人员挂掉电话,在员工档案中查询了萨拉的家庭住址后立即安排专车送去防疫生活物资和津贴,还准备了西班牙语版防疫知识手册,教他们使用消毒液的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如何防疫,还安排了翻译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
项目部人员到萨拉家后,萨拉十分惊讶,感动得流眼泪:“我知道你们也很艰难,一直想着不麻烦你们。没想到你们竟然这么帮我,谢谢,真的谢谢你们。”
后来,萨拉在知道拉巴斯供水项目生活物资供应受到影响,项目部厨房煤气匮乏,全体员工面临着吃不上饭的困境时,提出要将家中仅剩的15罐煤气全部捐赠,项目部考虑到通向拉巴斯供水项目部的所有公路全部封锁无法运输,便谢绝了萨拉的好意。
令项目部全体员工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萨拉不但送来了煤气,还带来了20斤牛肉干。
“煤气你们先用,我还带了点吃的,希望你们能用得上。”萨拉将煤气从牛车上卸下后笑着说。
原来为了方便运输,萨拉将15罐煤气和牛肉干固定在牛车上,自己赶着车徒步前进,饿了啃口硬馍,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就在车上靠会儿,然后继续前进。因为通向项目部的公路全部被封锁,熟知地形的她从小路走到项目部。可是小路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到处都是荆棘,她的衣服被刮破,手也磨伤,但她依然坚持,终于经过8小时的跋涉,成功把煤气送到了项目部。
当项目部提出要按照市场价的三倍支付煤气费用时,萨拉笑着拒绝了:“因为有你们,我们的牛羊再也不用跑几公里外喝水;因为有你们,让我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因为有你们,我了解到很多从前不知道的事情。对我来说,我们不仅是同事,还是亲人,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相信上帝会保佑我们,让我们渡过难关。”说完坐上牛车,向项目部全体人员挥挥手后离开。
“这就是守望相助,这就是患难见真情,即使我们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仍然竭尽所能,奉献自己的力量。”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郭小兵说,他与其他员工在原地许久,目送萨拉离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越走越远,越来越多的玻籍员工加入到拉巴斯供水项目部中。在他们之间,有知识渊博的管理人才,也有勤劳勇敢的基层员工,他们怀揣梦想,与我们并肩战斗,在海拔4200米的拉巴斯高原上,续写着中玻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