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抗击疫情 青年当先
   作者:姚红平 王亚润
  7月16日,面对新型冠状疫情在新疆再次爆发,乌鲁木齐又按下了“暂停键”,昔日繁华的城市空旷而宁静,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一群人义不容辞,逆向而行,积极行动,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应急服务工作中,为职工群众、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保障......
  用行动践行使命
  尽自己的努力把每件事办好
  李俊卓,30岁,乌鲁木齐房建项目部综合部负责人。
  接到社区第一号令时,李俊卓立即组织项目部领导人员召开疫情防控布置会,带头指挥,紧急部署,将党员领导干部召集起来分工合作,守护在防疫第一线。
  每天一大早,他的身影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营区院子里,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当天的消杀服务工作。为生活区及办公区消毒,为员工测体温并发放口罩、酒精、预防药品等,如实检查、真实记录每天体温的数据,纪实统计上报数据等。同时,为保障项目部每天生活物资的供应,想方设法多渠道联系,确保食堂供应充足不间断。期间根据社区统一安排,核查“零”风险,配合当地政府组织项目部人员、外协队人员先后两次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完成健康检查共计924人.次。
  疫情发生前,项目正值施工高峰期,作业队伍农民工人数达467人,且对政策及疫情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让农民工兄弟们听从安排,配合疫情期间防护工作,有效将病毒拒之门外,他把维护农民工健康作为第一要务,到营区一家队伍一家队伍去宣传、去讲解如何做好个人卫生、如何正确佩戴好口罩、如何做好消毒等工作......当遇到有人不听劝阻之时,他总是很有耐心地去讲述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引导大家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直至对方点头示意,他才愿意离开。李俊卓总是把解决员工困难问题作为第一要义。
  李俊卓和他的团队组员们每天在施工现场、食堂、生活区检查,发放宣传手册、张贴防疫知识、普及法律知识,然而个别农民工朋友依旧不戴口罩、宿舍卫生脏乱,不注重消杀工作,对疫情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李俊卓召集外协队主要负责人谈话,积极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跟得上,给他们配备足够的生活物资(购买水果、大肉等),组织员工们在营区内活动,从精神上、物质上去帮助他们,才能赢得配合共同渡过这次难关。
  8月中旬,四川乐山、甘肃陇南地区突发百年一遇的洪水、泥石流洪涝灾害,远在新疆的农民工朋友得知此事后,要立刻返家处理事情,李俊卓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与社区联系,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做核酸检测,指导他们购买火车票,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办理完手续后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亲自送他们到火车站搭上返乡的列车。疫情期间,李俊卓和团队先后两次帮助返乡人员共26人。
  在做好项目部工作的同时,8月1日开始,李俊卓又接到辖区社区的通知,到社区协助疫情防控工作,配合做好车辆、人员出入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炎热的夏天,一站就一天,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毫无怨言,默默的坚守着这份特殊的工作。除了“站岗”值守,有时间他还开着面包车担负起了社区巡逻宣传的工作,社区的周围总会出现他穿着志愿者服忙碌的身影,用他的话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儿,关键时刻要履行职责和义务”。
  每次他都会问一句“项目部有人需要帮忙找我,我24小时不关机,随时和我联系”,就这一句日常的话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长时间的封闭,导致许多员工产生急躁情绪,李俊卓琢磨着,怎么能够平复大家的心情,给大家带来快乐与幸福。他在征求了大家不同口味后,通过电话与社区多次联系,购买了鱼肉及其他新鲜食材,在食堂做起了“大火锅”。避免人流集中,他组织大家每隔1米排队打饭。在封闭期间吃上了“自制火锅”,可算重温了平日去火锅店的美味感觉,这让大家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有一天晚上,李俊卓在夜间检查宿舍时,工地一名员工突然身体不舒服,在详细咨询身体状况后,按照程序第一时间上报九华山社区相关负责人,迅速前往医院治疗。期间随时关注这名员工的身体情况,直至全面康复。
  李俊卓助人为乐,以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指导自己的言行,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当中。他始终坚持以“倡导公益服务精神、弘扬助人为乐美德”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为需要帮助的每个人默默守候着。
  用心温暖居民
  做一名贴心的志愿服务者
  李建明,23岁,系2020年新入职员工,来自新疆本地。因疫情原因也没赶上去成都参加新员工入职报到的机会,然而隔离在家的他并没有坐等解封之日,而是选择伸出大爱之手,义无反顾地到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昆仑东街北社区报名,当了一名志愿者。
  “我选择做一名志愿者最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父亲,他是一名党员,不管什么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李建明说。虽然李建明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奔波在最前线,但他尽心尽责,值守站岗,用行动照亮别人,温暖他人。
  与往常不同的是,穿着白色防护服的李建明,身上又多了十多公斤的消毒桶,因为他是这支队伍当中最年轻、最有劲、干活又利索的一员,又愿意主动接手做一些比较脏比较累的活。把路面、垃圾桶、居民院落、排水井......垃圾清理并消毒完毕后,他又赶往超市帮居民购买所需的物品,分拣蔬菜水果、米面粮油并及时“运”送到居民家里。
  “为了每个人都能更有效的发挥自己的力量,志愿者分为了红袖标和小红帽,我争取到了小红帽,这样就可以帮居民做更多的事,除了帮居民运送日常生活用品,还可以到门口帮忙拿快递,为居民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这样的一天结束后,每天回到家衣服上满满的都是汗渍,清洗干净后迫不及待的躺在床上,累却过得充实。”李建明说。
  由于交通管制、路途防疫检查点多等原因,蔬菜配送基本都是隔几天送一次。有一天中午,居民家里的菜已经吃完了,经过社区积极协调,终于盼来了菜车。菜园都是配备了盲菜袋(搭配好的菜),需求者每家一袋。当志愿者把菜配送到居民家中时,却遭到了拒收,认为没有按自己需求配菜,这菜不合口味、那菜菜品不好等等各种诉求......接到居民反馈的各种意见,李建明立马跑回自己分管的单元居民,每家每户去解释。“现在是特殊时期,菜园工人也少、居民需求量大,分类打包占用时间多,菜车路途经过好多防疫检测关卡等,希望我们都体谅一下,克服下自身困难,少给政府添麻烦,集中力量投入一线抗疫情,让病毒早点远离我们,期盼解封的那天早点到来......”李建明一番苦口婆心后获得居民们的理解,居民不再继续投诉,他才默默离开。
  疫情初期,家住2号楼1单元的大叔,每天早上下楼抽烟、散步,工作人员立即劝告尽快回去,他也不听劝阻,反而各种埋怨,这给社区工作管理带来很大麻烦。李建明给他讲解疫情带来的风险,防疫小知识等,居家隔离在做好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给社会做贡献,李建明去超市给大叔购买了一些生活物资,代表社区表示慰问感谢,尽可能满足他的需求。经过这次劝说后,这位大叔再也没出门。
  为便于提高居民服务质量,每天居民的需求都会在微信群里报送当天物资需求计划,报送截至后统一进行采购配送至居民家里。但有些居民在计划时间内不予报送,计划节点后却提出诉求。志愿者团队人手本来就不多,24小时连轴转,为克服这一现状,李建明连同其他成员讨论,分工组建了“保障组”,专程负责居民因忘记报送时间或突发情况(比如药品等等)紧急用品,尽最大限度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9月1日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召开视频会议宣布,以此次会议召开为标志,在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疆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经过一个多月的抗争,新疆又恢复了以前的卓姿风韵。
  风雨同舟意更坚,众志成城,在抗击疫情的路上正是因为有了像李俊卓、李建明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们辛勤的付出,才迎来了风和日丽的美好时光。在这座城市里,他们是一个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他们用脚踏实地的热忱与奉献精神,温暖了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