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山东沂蒙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下闸纪实
   作者:徐艳萍
  2020年7月11日,由第二分局承建的山东沂蒙抽水蓄能电站尾水检修闸门井下闸,成功实现了标段内年度重大节点目标,为电站下水库工程正式蓄水和明年6月实现首台机组发电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沂蒙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山东沂蒙老区,是鲁南地区唯一的抽水蓄能电站,电站建成后将主要配合泰安等先期建设的蓄能电站及其他调峰电源,共同解决山东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根据电网需求,将承担系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负荷备用、事故备用等任务。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及地下厂房系统等部分组成。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200兆瓦,地下厂房内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300兆瓦的混流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为大(1)型一等工程。年发电量为20.08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6.77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四局承建的工程主要有引水系统、地下厂房、出线、尾水系统等工程。
  沂蒙电站项目自2016年11月主体开工以来,到实现下水库进出水口下闸蓄水节点目标,共耗时3年零9个月。一千三百多个日夜,沂蒙工程全体建设者秉承善谋实干、精益管理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扬水电四局“五个特别”精神和无坚不摧的坚韧作风,直面挑战、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打造精品抽蓄品牌,期盼着在齐鲁大地再次书写属于水电四局的灿烂篇章。
  科学谋划 抢抓进度
  沂蒙电站工程地下厂房系统可谓是一部“地下百科全书”,平硐竖井、斜井纵横交错,布置密集,偌大的洞室群如同迷宫,硐室布置复杂,施工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施工工艺和地质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工作条件恶劣,安全风险极高。标段内共计12条竖井,2条斜井以及大小30多条平硐,其中2条380米高压管道竖井直径大、高差大,对施工技术要求高,对拥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第二分局项目管理团队来说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开“工”没有回头箭,面对重重困难,沂蒙项目全体干部职工变压力为动力,拿出“条件苦,甘于吃苦;难度大,决心更大;困难多,办法更多”的精气神,按照“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的管理要求,向困难发起冲锋。
  为实现下闸目标,项目部在严控疫情的同时,超前谋划、优化配置、统筹部署,稳步推进工程建设。一是结合现场施工实际,优化人员配置,按施工管理区域细化分工,确保项目前方施工生产有序运行;二是细化目标,明确时间节点,根据总体施组,完成年度施工计划编制,并将年度施工生产计划细化,做到一月一对标,一周一小结,每天一通报,确保节点目标如期实现;三是做好资源调整规划,通过增加人员、设备的投入,采取多面平行作业措施追赶工期,大力开展“拼搏鏖战,决胜沂蒙”-“五比二创”劳动竞赛,调动广大参建员工的工作热情;四是周密部署,定期研究纠偏。项目部每周组织召开生产调度会,对施工计划进行对比纠偏;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对于重难点问题,坚持开展“每日碰头会”,对资源配置、安全、质量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五是重心前移,服务生产,确保质量、技术、保障等先期准备工作,为工程的高效推进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项目部员工夜以继日、顽强拼搏,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节点目标。
  精益求精 铸造精品
  项目部始终秉承“开工必优、过程创优、一次成优”的工程建设理念,从原材料、现场人员管理、工艺工法和工序流程规范、质量把控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每道工序开工前,项目部都要对各工序的具体准备工作、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进行检查、落实。施工中,要求施工班组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完成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完工后,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确保整体施工质量。同时,项目部大力推行首件制管理,及时总结首件工程最优的施工工艺、最佳的施工方法及最合理的人员、机械配置,用以指导后续施工。由于项目部管理制度有效、过程控制有力,使得工程实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沂蒙电站厂房地下洞室爆破开挖,面临地质情况复杂、洞室跨度大、开挖工程量巨大等施工高难度问题,其开挖质量较难控制。施工中,项目部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开挖方式,采用预应力树脂锚杆及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支护,提高了工程安全可靠性。通过严格控制钻孔方向、钻孔间距和装药量,采用光面爆破技术,确保开挖面平整、坚实,半孔率达到了95%;对断层影响带、节理裂隙密集发育部位开挖,严格按照“超前探测,预锚固或预灌浆、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早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的施工原则进行控制,最终高标准完成了开挖任务。其中,四个段落被评为“流动样板”工程,国网新源公司多次组织其他抽水蓄能相关施工单位到项目进行观摩学习,观摩人员对四局沂蒙项目部高质量的建设成果赞不绝口,对厂房设计分层、爆破联网、岩壁梁等施工技术给予了高度肯定。项目部被业主单位授予2018年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
  全面把控 保障安全
  因沂蒙电站工程规模大,施工作业范围广,地下洞室和高边坡作业多,立体交叉作业和不可预见的地质因素影响较大,工程安全风险因素较多,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巨大。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并采取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一是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确了相应责任,形成了以安全生产委员会为领导,各参建单位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二是结合工程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目前,项目部已颁布执行3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或规定,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安全制度体系;三是开展安全主题活动,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各级管理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四是根据年度施工计划和工程实际,开展危险源辨识,并制定预控措施,将风险因素与预控措施进行标记并在班前会交底;五是加强现场安全检查,指导现场施工,检查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等事项,尤其是重大施工工序,如高空排架搭设使用拆除,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使用拆除等;六是针对爆破作业、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安全管理难点,加大安全隐患巡查力度,做到不留死角。
  开工至今,项目部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荣获了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先进项目部”、“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以及业主颁发的“安康杯优胜班组”等奖项及荣誉。
  技术攻关 破解难题
  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围绕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积极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开展设计优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一项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
  沂蒙电站工程开挖量较大,高达127.5万方,其中平洞开挖方量达81万方,围岩交叉部位开挖方式尤为重要。经前期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大洞室施工采取预应力树脂锚杆及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支护,小洞室施工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的新奥法施工技术,有效地保障了洞室施工的开挖效率。
  380米高压管道竖井直径大,高差大,滑升长度长,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项目部经多方考察,决定取消原中支洞方案,转而采用TDX-50型定向钻机+BMC600型反井钻机施工,使竖井一次成型。新方案在技术、进度、质量上皆能满足合同要求,且费用远低于原中支洞方案,可谓“一石四鸟”。
  217米排风竖井开挖段地质情况复杂,开挖直径大,深度深,精度要求高。项目部创新性的采用BMC600型反井钻机,先采用反井钻机在竖井上部平台的中心位置向下钻直径270毫米导孔,贯通至2号排风下平洞后,刀头自下而上进行扩孔,形成直径2.0米的导井。217米排风竖井35厘米导孔中心偏差仅22厘米,偏斜率控制在1‰,精度较高。
  地下厂房通风环境较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难以快速消降。对此,项目部优先选取排风井、排水廊道施工,尽早形成排烟、排水通道,解决通风排烟排水问题。同时,引入多功能抑尘车,大大缩减了除尘降尘时间,使得后续出渣支护工作得以快速进行,各工序衔接紧凑,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和效率,有效地节约了施工成本。
  为解决光爆钻孔精度控制难的问题,项目部创新采用支撑钢架和导向管的光爆钻孔精度控制固定结构,“光爆钻孔精度控制固定结构”荣获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在进行倾斜锚杆孔钻孔施工时,采用了在多臂钻机上焊接角度仪和设置控制垂线的方式来提高多臂钻机非90°钻孔角度施工的精确性,“一种多臂钻机控制倾斜锚杆钻孔施工系统”荣获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搏,是勇者的习惯;胜,是志者的诺言。沂蒙电站后续的施工任务依然艰巨,这支诚信履约、永争先锋、坚韧不拔的团队将继续用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高质高效地完成公司、业主交付的任务,将沂蒙电站项目打造为精品工程,献上一份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