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防洪就是命令 抢险就是责任
引江济淮J010-2标项目部防汛抢险工作纪实
  作者:徐华山
  引江济淮工程J010-2标(以下简称“项目”)防洪标准是:5年一遇水位21.90米,10年一遇水位23.07米,20年一遇水位23.86米,50年一遇水位24.50米,100年一遇水位25.53米。
  7月18日,老湾水位22.05米,西郢灌溉站水位22.46米,夏土楼水位21.6米,9:50水位达到21.09米,已经超过5年一遇21.90米,项目部立即启动Ⅳ级响应。
  7月19日1时10分,项目标头水位达到23.07米,已经达到了10年一遇23.07米,项目部立即启动I级响应;
  7月19日14时00分,项目标头水位24.10米,差40厘米就到50年一遇水位。
  7月19日23时00分,项目标头水位达到24.33米。
  7月20日19时00分,项目瓦埠湖入口水位达到23.07米,全线已经达到10年一遇洪水标准,项目启动全线一级响应状态......
  茶庵圩险情告急!
  石埠大桥险情告急!
  整个引江济淮全线告急!
  防洪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引江济淮J010-2标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闻“汛”而动、闻令而行,科学决策、统一部署,坚决把防汛抢险作为践行“勇担责抗疫情保生产促发展”专题教育的主战场,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初衷,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守得稳、打得赢”的水电铁军队伍。
  行动迅速 勇于担当
  自6月10日起,连续暴雨天气袭扰江淮大地,寿县肥水湖畔顿时成为一片汪洋大海,降雨量骤增,连续数日24小时内的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河道水持续上涨,接近五年一遇的洪水位,形势异常严峻。由于暴雨来势迅猛,导致施工区域11处干挖段均过水淹没,14座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基坑进水,排泥场内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本次持续的强降雨致使本段渠系交叉建筑物41座被淹没,基坑积水量32.8万立方米;河渠工程11处干挖段被淹没,共计6724米,积水量580.54万立方米;本次降雨上游来水量大,地表径流丰富,回淤量较大,疏浚工程量加大,且需要对已疏浚完成的部位进行二次疏挖,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截止目前,项目部防汛抢险共计投入抢险设备178台套,抢险人员284人,通过拓宽河道、机械开路、清理山洪垃圾等方式开展救援行动,成功解救被困群众22名,有力的保障了当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践行了央企社会责任。
  项目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树牢战时思维,坚持战时标准,保持战时状态的重要指示和安徽省委李锦斌书记提出的要强化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巡防巡查,做到“一河一策”、“一库一策”、“一圩一策”、“一桥一策”的重要指示精神,项目部领导班子压实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合理部署,以最快速度开展了抗洪救灾工作。项目部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设立前方指挥部,采取监测预警、水位测量、受灾区域排查、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7月18日,项目部全体员工冒雨奔赴防汛第一线,以最快的时间疏散施工现场人员,组织救援队伍加快抢修堤防薄弱部位,配合当地政府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财产和农田淹没的损失,在河渠施工中利用老河道导流的部位,进行开挖疏通,确保河道水流通畅,降低全线水位,在堤防和建筑物部位积极配合村委加固堤防和下方建筑物闸门,减少河水倒灌损失。
  汛情紧急 措施得力
  7月7日18时,强降雨肆虐着引江济淮大地,在过去24小时降雨量排行榜上,金寨、六安在全国降水榜排在了前十名,项目部迅速在各施工区域内开展险情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及时落实抢险物资和机械设备的储备和投入情况,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引江济淮全面打响……
  自强降雨以来,项目部第一时间组织工区负责人、各外协单位负责人成立了防汛抢险突击队,要求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认真执行24小时巡查和值班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得到及时处置,密切关注天气及水情预报,科学研判,在初始降雨后,即拉响了防汛警报,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人员、设备进入紧急撤离状态。项目部迅即组织各单位人员、设备按提前演练的撤离路线,全部迅速撤离至应急避险场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压实责任勇于担当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项目部提出了“先人后物”的工作思路,危急时刻将当地的群众和外协队人员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保障了当地群众和外协队员工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界群众的一致肯定。
  自发生抗洪抢险以来,项目部共计参与抢险3次,转移人员69人,转移设备99台(套),投入救灾人员247人,设立紧急避难场所6处,加固堤防3302米。项目部为临时安置点人员发放方便面、矿泉水、火腿肠、面包等生活物资,保证他们保证他们都能喝上放心水、吃上干净粮、住上安全房。
  “中国水电四局不愧是负责任的央企,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他们能为我们的农民工着想,这样的企业我们合作有保障!”关岗村书记王康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此次的抗洪抢险工作得到了业主、监理、地方政府等单位的一致好评,为水电四局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率先垂范 争做表率
  在此次抗洪抢险中,项目部直属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全体党员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之中,折射出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公仆情怀,闪耀着基层党组织在危难时刻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党员领导干部就出现在哪里。领导干部带头率先垂范,靠前指挥,让广大职工在关键时刻找到了值得依靠的“主心骨”。在此次抢险活动中,项目部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
  共产党员王裕彪,今年46岁,现任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兼任项目经理,面对安徽地区强降雨的紧急状况,他心急如焚,立即进行电话部署,要求项目部全体员工行动起来,根据业主单位的合同履约,项目经理及主要履约人员靠前指挥、坚守岗位的通知要求,他第一时间买票前往合肥新桥机场,但是由于强降雨的原因,飞机无法正常降落,最后被迫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无法赶回项目部,他告诉笔者他此时此刻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赶回工地与项目部的全体员工一起投入到抢险救灾中。他说:“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又是分局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大家带个好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7月21日,他下飞机后立刻到现场查看各个受灾区域,并对项目抗洪救灾临时安置点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慰问活动,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询问受灾后的情况和安置点的生活和安置情况,并要求项目部全力以赴保证安置点员工的生活和健康,看望慰问了防汛救灾一线员工,并送上饮用水、面包、水果和消暑物品,他要求全体员工正团结一心,加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共产党员赵海峰,今年36岁,面对近期连续的暴雨天气,他每天清晨去工地,到各个施工现场查看险情,并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早晚通报防汛预警信息,他冒雨深入施工现场,积极组织各工区疏散施工人员,及时督促各施工单位撤离机械设备,转移安置当地群众和外协队员工300余人,在他的指挥调度下,避免了人员及财产损失,在抢险现场,他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卜崇财是一名90后,他几乎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各个施工现场指挥生产,针对近期防汛工作的紧迫性,他匆匆将妻子和4岁的儿子送回陕北老家,自己迅速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参加防汛抢险工作,他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基层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誓言,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7月19日19时,引江济淮J010-2标项目部抗洪抢险进入最关键时刻,项目部班子成员全部深入20.4千米的占线上积极指挥抗洪抢险,各级管理人员三人一组按照分工到各个施工区域全面参与紧急抢险,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他们咬紧牙关一直坚守在阵地上,今年新转正的党员王正明和李晓东预备党员武新春他们三人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一直坚持战斗至7月20日6时,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时的誓词,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他们积极参与码放沙袋挺身而出、恪尽职守为抗洪抢险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率先垂范、敢于担当的90后共青团员,马全德、孟宗伟、马学玉、刘世鹏......他们的名字人员被我们牢牢记住了,在抗洪一线他们捧起了接力棒,他们成为了这次抗洪抢险工地上最美的90后“逆行者”。
  此类人物和事件,在本次抗洪抢险中不胜枚举、可歌可泣,在大灾之时更显得意义深刻,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同普通职工群众的不一样,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更有力量。
  项目部在此次防汛抢险工作中,不仅以最快的速度把一项项措施落实到最前沿,而且也为广大共产党员在防汛抢险紧要关头打赢攻坚战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在近期开展的“勇担责抗疫情保生产促发展”专项活动中,掀起了“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加浓厚,基层党员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防汛抗灾和施工一线,真正做到了积极主动,勇当先锋。他们通过防汛抢险这场考试,向引江济淮集团公司、公司、分局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