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解码“四局装备”系列报道之五
杨帆:驭风海上写风流(二)
  6月5日,从装备公司再传喜讯:由福清公司承担试制的金风6兆瓦风机定转子支架开发项目首套定转子支架在经过金凤科技与江苏中车联合验收组5天的检验后,最终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水电四局已经完全具备生产海上风电大容量风机定转子支架能力,正式迈入海上风电装备高端制造领域。
  江阴半岛东南侧,辽阔的水面上,各式舟轮在夏季的海风中穿行,近海区域点缀着一排排白色的“塔林”,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这个美丽的港湾叫兴化湾,福建省重点发展的“两集两散”港区之一,也是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海上风电试验场。
  在紧邻海岸的地方,有一片正在建设中的产业园,这是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一个国际化的百亿级风电产业园。中国水电四局(福清)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个园区内。这是装备公司继在广东阳江打造首个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后,在市场战略布局上,又一个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2017年12月,为加快推进第一个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的脚步,装备公司领导班子云集广东阳江现场议事。在这次会议上,不仅对阳江公司的建设和未来发展作出规划,而且提到了另外一个工作重点,那就是如何进入福建海上风电市场,开辟新的“战场”,扩大海工装备制造规模,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较广东而言,虽然福建海上装机总量没有那么大,但福建却尤其独特的优势,这里的海岸线长达3751.5公里,长度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二位,受季风和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福建省风力资源非常丰富,是中国乃至世界海上风电的精品所在地。而且福建省也正在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推进发展“海洋经济”,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阵地,不仅是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动力,而且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作用,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省重点发展项目。
 “根据国家对海上风电发展的战略布局,已及装备公司以后的发展需要,近些年,我们对沿海的很多省份都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努力进入。”装备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贵林说。作为已经立志进入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装备公司,十分清楚在福建打开局面对企业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
  但是这个刚刚在战略上从陆上风电转向海上风电的企业,没有什么海上风电的业绩,广东的阳江公司虽已开工建设,彼时尚无成果。要想独自打开市场,无异于登天。董贵林说,“必须要借助外部力量或者一个平台,合作办厂,互利共赢。”
  那时,正值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刚开始建设。这无疑是个很好的平台。与会的领导都认为这个机会难得、平台难得,必须争取。
  三峡集团不仅是我国最大水电企业,也是最早致力新能源开发的企业之一。根据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三峡集团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优质海上风电资源作为重要工作之一。2015年9月,三峡集团与福建能源集团共同出资设立海峡发电公司,承担福清兴化湾、莆田平海湾、长乐外海、漳州六鳌等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三峡集团在这里不仅仅是要扩大海上风电产业的规模,更为重要的是要搭建一个国际合作的平台,把全球先进产能引入福建,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打造中国海上风电升级版,实现中国海上风电主要装备国产化、大型化和福建造,并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送中国的海上风电机组成套产品和海上风电场开发、运营、管理能力。
  2016年底,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项目落地,在一片滩涂海沙抛填的荒地上开工。这里将承载三峡集团“从长江走向海洋,做海上风电的引领者;从福建走向世界,让中国装备全球”的宏图愿景。
  对于装备公司来说,能搭上园区这趟“列车”,不仅可以顺利打开福建海上风电市场,而且随着三峡集团的长远战略,可使“四局装备”在这个高平台上走得更远。
  然而,前行的脚步并不是那么顺利。
  “在2016年我们就开始同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等方面积极接触,表达了想要进入园区的意愿。”装备公司总工程师朱锴年从一开始就负责跟踪这件事,亲历了福清公司制造基地的前期筹建,现仍在基地坐镇,“整个园区定位为海上风电装备的高端制造,我们以前一直在做风电塔筒,属于风电业务中的基础制造,没有接触到像定转子这样高端制造这块,所以前期洽谈了几次,都没有结果。”
  按照三峡集团建设规划,园区将引进海上风电风机、叶片、钢结构制造和生产配套厂,拟设置风机总装厂三家,叶片制造厂一家,钢结构制造厂一家,生产配套厂两家,达产后年产风电机组总容量150万千瓦以上,努力把福建沿海打造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海上风电的技术、人才、标准等方面引领世界。
  能进园区的必定是国际、国内一流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作为陆上风电装备制造的翘楚,要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而且是高端制造领域取得一席之地,虽说没有海工装备制造的业绩积累,但装备人还是有着自己的自信。因为装备公司所在的水电四局,是一个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调试方面引领世界方向的大型央企。虽说水轮发电机组和风电机组不是同一个序列,但前者的体量和技术较后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要制造定转子等高端风电装备对装备公司来说,在技术上不是什么难题,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
  入园热情很高、意愿很强,一次次登门,一次次沟通……但现实并没有理想那么丰满。
  “作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实现国产化、大型化、高端化的产业基地,要打造海上风电大国重器,三峡集团在选择入园企业方面是十分慎重的。”朱锴年说,“我们原本打算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大型钢结构制造为切入点进入园区,承揽风机定转子支架等高端装备的制造,但国内另外一家企业已经捷足先登。”
 “当时,我们感觉已经没有希望了,包括装备公司的领导,也认为可能要失去这次重要的发展契机了。”一直参与前期筹建工作的福清公司党总支书记、总工程师完海涛说,“但是,领导们没有说是没希望了,就放弃相关的工作,而是坚持让我们做完了项目策划书。”
  完海涛他们认真做好项目策划书,递交给了园区,但结果没有出现“意外”。2017年5月,国内知名风电制造企业金凤科技、江苏中车等签订入园协议,国际著名的风电制造企业GE(通用电气)、LM(艾尔姆)等也签订入园合作意向协议。但这其中,没有四局的装备公司。
  都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次又在装备公司应验了。2018年初,他们“意外”地接到了园区的通知,可商洽入园事宜。后来得知,原定入园的那家钢结构制作厂因自身发展战略考量原因退出,而在其他的厂商中,装备公司当初坚持做完的那份项目策划方案,让园区重新审视这家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后起之秀”。
  2018年4月28日,三峡集团联合金风科技在北京举办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招商推介会。在这个会上,装备公司与产业园运营公司签订了入园协议。由此,“四局装备”正式跻身这一国际化风电产业园(2019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中国水电四局(福清)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经与园区的充分沟通协商,装备公司在这里不仅满足园区高端制造的定位,提供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所需的发电机定、转子支架,而且还可兼顾海上风电塔筒、管桩、导管架等大型海上风电装备的加工与制造,有效延伸了园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产业链。装备公司所在厂区总占地面积约161亩,内配5联跨车间建筑面积约47000平方米,全部达产后钢结构制造年产量可达100000吨,年产值10亿元以上。
  一个进军海工装备高端制造领域,一个装备人转型的全新高起点平台搭建完毕。
  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福清公司进园后一方面在传统优势上发力,使工厂正常运转起来,另一方面从人员、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谋划,为风机定、转子支架制造作准备。
  2019年1月,福清公司中标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Ⅱ标段塔筒合同,包含5台金风6.375兆瓦及10台东方电气5兆瓦风机塔筒的制作、防腐与海上运输。随后,又相继承揽了东电厂房钢结构制安项目、LM(艾尔姆)叶片厂厂房钢结构制安项目、华电管桩制作项目,并承担了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部分压力钢管制作项目,一边建厂、一边施工,有效缩短了建设期无产出的“空窗期”。
  与此同时,福清公司加快筹备风机定、转子支架施工的相关工作。为满足定转子支架制造所需高精设备,入园后就开始着手大型数控加工设备的选型,同年8月完成招标工作;为满足专业人员配备,从社会渠道招聘有定转子加工经验的熟练工;为满足技术要求,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系统研究定转子支架制造技术,并选派人员到其他厂家学习。
  2019年10月,随着数控立车的安装调试完成,福清公司正式开始定转子支架的试制工作。这是装备公司,也是水电四局迈向海工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首套试制定转子支架是金风6兆瓦风机,标志着我们真正介入了大型结构件机械加工行业,这和原来的风电装备制造完全是另一个体系,将对我们转型升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朱锴年说,“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困难估计得更足、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在质量、安全上控制得更严,确保试制一次成功。”
  宽敞的加工车间内,一边是热火朝天,定转子支架下料、焊接、吊装……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另一边是沉稳静肃,定转子在数控立车中定位、调校、下刀……一个个步骤稳准精确。不同工序的数据表明,首套定转子支架的试制始终在控制的技术标准范围内,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到今年5月下旬,首套定转子支架制造完毕。在支架转入最后一道防腐工序前,6月1日,金风科技与江苏中车两家企业派出联合验收组,对支架进行全方位“体检”,整整5天时间,验收组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既对福清公司单位资质、人员资质、设备台账、工艺技术文件、质量文件等资料进行系统审查,又对现场设备、设施仔细查看,更是对定转子关键部位的平面度、圆度、锥度、孔的位置度等反复核验……“你们是首次尝试大型定转子支架的加工,能够一次性试制成功,并且加工精度非常高,说明你们对产品试制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加工水平也非常高。”最终,验收组得出结论:首套产品的加工尺寸完全符合金风图纸技术要求,验收合格,同意转入防腐工序。
  “首套定转子支架一次性试制成功,举表明福清公司已经具备这方面的制造能力。我们目前拥有当前国内最先进的8米、11米立式数控车铣加工中心、自动化卷板生产线、直径11米大型井式热处理炉等加工制造设备,具备12兆瓦(目前世界最大)以内风力发电机定转子支架的加工能力。”福清公司总经理周晓辉自信地说,“下一步,我们要更进一步,把定转子这块作出规模。”
  其实这之前,在市场人员的努力下,福清公司已经收获了一个大单,3月26日中标7套东方电气7兆瓦海上风电定转子支架制造任务。
  “东方电气7兆瓦海上风电定转子支架每套都包含定子机座、转子机座、加强盘三种大型结构件,均属于风力发电机内部核心结构件,是目前海上风电领域的主推机型。”周晓辉表示,“我们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做好,以赢得更大的市场。”
  海风不息,机遇不断。
 “海上风电刚刚起步,正当时。”朱锴年对福清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短短一年,公司已经拿下9个亿的市场,前景非常好。”
  如果说,装备公司在广东阳江扎下根,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大门”,实质性地开启了陆上风电制造向海上风电制造的转型之路。那么,立足福清,就是打造了一个海上风电跳跃的“平台”,开启了海上风电制造由传统向高端转变的升级之路。
 “我们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过去走陆上风电的路是对的,现在海上风电这条路也走对了。”董贵林说,“我们已经确立海工装备制造为未来装备公司核心产业、重要的战略支撑,现在要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能力水平,在加快我们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转型升级的步伐中,以人才、技术、管理做响‘四局装备’品牌,助力中国海工装备制造走向世界。”
  海风时正起,装备梦正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