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公司制造的粤西首个风电“巨无霸”下海

  阳江讯(丰鹏 刘莹)6月22日,由公司制造的三峡阳西沙扒海上风电一期项目首套海上风电单桩基础钢管桩在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园投产下线,并装船出海。
  三峡阳西沙扒海上风电一期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沙扒西侧海域,装备公司共承制该项目2套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分别为16号和29号机位,此次下线的为16号。该钢管桩最大直径8.1米,整桩高97米,总重1567.29吨,为当今世界海上风电超最大直径钢管桩之一。
  据了解,目前国内外用于海上风电场的风电机组基础型式主要为桩基础、重力式基础、吸力筒基础和浮式基础四种,其中桩基础可细分为单桩基础、多脚架基础、导管架基础和高桩承台基础。单桩基础主要由一根大直径钢管桩构成,其桩长和埋置深度由水深、地质条件和风电机组荷载共同决定。因其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性好,在国外海上风电场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国内应用占比也逐步提高。
  该项目是公司自2017年以来全面进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首次承揽的单桩基础钢管桩项目,不仅实现了企业钢管桩制造“新突破”,而且填补了“中国电建”海工装备制造一项“空白”。
  同时,这也是粤西地区首套海上风电单桩基础钢管桩在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园正式投产下线,实现了大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阳江本地化制造“零”突破。
  该项目今年3月中旬中标,面对工期紧、强度高、场地狭小等困难,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劳动用工返工受阻和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负责具体制作的装备公司从其他单位临时抽调了100余人,成立了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并积极寻求供应渠道,5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全力保证各项目履约。特别针对单桩基础钢管桩场地的制约,装备公司与粤电阳江港合作,在码头建立了一条单桩组拼的生产线,有力提升了单桩生产能力和组装效率,确保了首套管桩如期交付。
  据了解,该钢管桩的投产下线,不仅标志着公司已具备超长超大直径钢管桩制造的能力,为“四局装备”品牌增添新的内涵。而且,“巨无霸”的顺利出海对阳江海上风电母港码头总装基地建设也将产生重要影响,打消了外界对阳江无法制造、运输大型管桩的质疑。本地化制造为阳江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坚强装备支撑,更有利于产业链加速完整,对推动阳江风电产业园规模化发展,助力阳江建设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带动阳江乃至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