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解码“四局装备”系列报道之三
起式:戈壁长风炼真金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古老旷达的河西走廊西端,是方圆2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平坦的黑戈壁。谁曾想,昔日这片荒芜人烟的戈壁滩上,却是紧随国家新能源战略布局的四局装备人转型的全新起点,发展新梦升腾的地方。
  进入21世纪,在传统能源日趋减少的危机意识中,发展可再生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尽管在2006年,水电四局就将风电装备制造和安装作为未来企业发展新的增长极,2007年装备公司更是提出“以风电制造为基础,水电产品、太阳能光伏产品、设备制造、项目EPC、国际项目齐头并进,走协调发展,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将风电制造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加以强调,但囿于西北风电市场发展的现状,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突破口。而此时,外部的市场环境却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风电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原有的风行业企业开始加大产能,而且集团系统内很多同四局一样的传统大局已经开始转攻风电市场,承揽项目、建设基地,业务逐步走出规模。
  形势迫人!
  就在此时,酒泉风电基地从桌面走向现实。四局发展风电业务这一宏图的“种子”终于发现了萌芽的“土壤”。
  2008年,在国家能源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委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的方向和任务。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被称为“陆上三峡”的新能源基地“落户”酒泉,成为继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西电东送、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当时,具有资金优势的国家东部、西南和内地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风电产业的开发。然而,在广阔的西北部,这一脚步略显滞后。若能搭上酒泉风电基地建设的东风,水电四局就可在西北风电市场取得一席之地。酒泉,自身就是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市场广阔。同时,立足酒泉,还可辐射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西北更大的风电市场,前景光明。
  机遇就是前途,把握了机遇就掌握了命运。
  追风而行的装备人,从确定风电装备制造转型战略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没有停止变梦想为现实的脚步。在酒泉风电基地的筹备过程中,他们一直高度关注,并与甘肃省、市地方政府保持密切沟通联系,随时向四局决策层汇报相关情况。
  2008年3月24日,水电四局主要领导带队前往酒泉进行实地考察,与地方政府充分交流,详细了解酒泉风电产业未来规划。酒泉风电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与四局装备市场发展需求,一拍即合。3月26日,水电四局与酒泉市政府签订了风电制造战略框架合作意向书。同时,指示装备公司拿出建设酒泉风电设备制造基地的可行性报告。
  3月27日,装备公司召开专题会,专题研究部署酒泉风电设备制造基地建设有关事宜。
  3月31日,装备公司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组成考察队再度前往酒泉。与政府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当地企业、材料供应商等密切对接,往返瓜州、玉门风电场实地访查,深度了解建设、生产、劳动用工、原材料采购、发货等各环节要素,详细评估优势与不足。
  4月2日,一份图文并茂、数据翔实的《关于建设酒泉风电设备制造基地的可行性报告》出炉,并迅疾呈送到四局决策层的案头。
  在酒泉介入风电业务,机遇难得,大有可为……但装备公司总部和制造基地设在省会兰州旁边的永靖县刘家峡镇,制造场地狭小且产品的运距较长,要满足酒泉风电场设备制造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这些都是严重制约……来自装备公司的专题汇报在希望中透露着隐忧。
  为支持装备公司战略转型,尽快打开风电设备制造全新局面。四局决策层迅疾作出重大决定:一是解决制造场地,决定于当地购置地产,在酒泉市风电产业园建设风电制造加工基地。水电四局出资购买209亩土地,用于建设两座加工厂房、一座防腐厂房、办公楼,职工宿舍等、设计4条风机塔架制造流水线,年制造能力为3万吨;二是明确市场主体,决定成立新公司,注册“中国水电四局(酒泉)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三是明晰管理职责,决定委托装备公司对新能源公司行使经营、生产、人员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四局要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公司的成立正是对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四局决策层对新能源装备公司定位和发展给予厚望。
  4月17日,肃州区西郊酒泉工业园区西园,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园暨首期项目签约奠基仪式上,水电四局与酒泉市政府达成了投资建设协议。由此,水电四局正式成为这个25平方公里园区的一员。
  8月31日,经过前期紧张的筹备,中国水电四局(酒泉)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基地在酒泉肃州区西郊的茫茫戈壁上破土动工。
  从设想到规划,从规划到实施,历经1000多个日夜,随着新能源基地场地平整、基础开挖、厂房安装、设备安装等陆续展开,一个四局装备人的风电梦开始在祁连山下升腾。
  有了基地就有生存的基础,但要能持续生存下去,市场才是关键,产品才是根本。
  在筹划建设酒泉风电基地的同时,不仅装备人在四方奔走,为未来市场打基础。四局的决策层也在积极奔走,主要领导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与酒泉市委市政府、肃州区委区政府多次沟通交流,以赢得对方的支持。同时,还与金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发电公司等风电建设、制造厂家多方联系洽谈,为新能源公司谋求项目。
  “水电四局从未搞过风电装备制造,我们凭什么相信你们?”作为一个转型风电新业务的雏子,四局装备人注定要走一条更加不平凡的路。既要面对原风电行业专业队伍的优势碾压,也要承受新进企业的残酷竞争,开局从来都不是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
  今天看,装备公司的风电转型之路上,酒泉新能源基地是最具规模、最具实力、最具持续发展力、培养人才最多的,可谓风电装备业务的“桥头堡”。但装备公司的第一个风电制造项目却不在这里,而是张北风电项目。
  在酒泉风电基地尚在建设之时,作为国家三大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河北张北坝上风电项目也在紧张实施,而投资建设方是与四局有着多年合作关系的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在得知项目启动的消息后,四局和装备公司领导多次往返兰州、西安、北京等地,与建设方进行沟通,并邀请对方实地考察,以以往水工装备精良业绩展示进军新能源业务的决心和能力。经过不懈的努力,2008年10月,水电四局最终以1.03亿元签下张北坝头风力发电场一期工程风机66套塔架制造合同。
  从未接触过风电设备制造的装备人终于有机会将多年积淀的水工装备制造经验进行“升华”。2009年5月15日,首套基础环顺利出厂;6月15日,首台塔筒运抵风场;8月26日,四局人制造安装的首套风电塔筒耸立张北坝上草原,终于让世人看到四局人装备人不仅是传统水工装备制造行业的行家里手,同样也可以在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出类拔萃”。张北项目所有设备在10月中旬全部按照合同要求交付,产品优质令专家侧目:“四局完全有实力、有能力承担风电塔架制造任务。”
  张北项目为正在开拓市场的酒泉风电基地打下了良好的信誉基础,现场考察后的不同建设方、厂家开始改变对四局装备的认识。
  2009年9月24日,酒泉装备公司以6265万元中标甘肃瓜州干河口第五风电场华锐50套风电机塔筒制造项目,成为新基地建设后取得的风电第一标。12月26日,又以7518万元获得甘肃瓜州北大桥第一风电场B标67套塔筒制造任务。
  一年取得两个标,对新厂还未全部建设完毕的新能源公司,这是喜悦,也是压力。
  “2009年的冬天特别冷,飞雪数月不化,然而制造车间内弧光闪闪,热浪潮涌……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产量由原来的每月10套,逐步上升到15套、20套25套……”自此,酒泉新能源公司开始在圆梦风电制造道路上起跑。
  拿到市场的装备人,开始在内部管理和产品技术质量上狠下功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丰硕成果,在园区率先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局人生产的塔筒不仅质量好,而且交货及时,我们很放心!”对合作伙伴的诚信、对产品的精益求精,使酒泉公司进入“现场保市场”良性发展轨道。国内最大风电设备生产商——金风科技,更是将水电四局新能源装备公司列为质量信誉合作伙伴“红榜”单位,在西北地区,仅此一家。
  过去10年,酒泉新能源装备公司累计承揽风电塔筒制作5000余套,累计实现产值超过50亿元,利润率保持在两位数。“2019年,我们又有新突破,首度实现产值过十亿,达到11.1亿元;钢结构生产首度超十万吨,达到12.8万吨。”装备公司副总经理、酒泉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高治学介绍,“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立足酒泉,并成功将市场触角外延,先后进入河北、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四川、云南、河南等省份,产品远销巴基斯坦,11个加工基地分布全国各地,公司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协同稳步提升。”
  作为装备公司第一个实行工厂化管理转型风电装备制造的单位,酒泉新能源公司的实践和经验被不断复制和更新,更多这样的单位在企业内部雨后春笋般成立。作为装备公司最大的风电技术研究中心,它的很多成果被内部单位成功运用,快速产生经济效益。作为装备公司最大的人才培养“摇篮”,这里为企业全产业链输送了大量骨干。酒泉这片荒漠上,装备人在风沙砥砺中,炼出的不仅是企业效益之金,更是科技之金、管理之金、人才之金、文化之金……这一切,奠定了它在装备公司最强支撑的地位。
  据统计,2008年装备公司风电塔筒制造任务只有66套,2009年突破100套,2012年升至500套,2013年更是升至1600套。2014年突破2000套,一举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风电塔筒制作厂商;2015年,风电塔筒制造量超过2380套,位居国内单个企业制造量第一,这一纪录保持至今。近10年,累计生产风电塔筒达1万余套,相应风电总装机超20000兆瓦。2008年,装备公司风电业务产值不足1个亿,截至2019年,装备公司风电业务完成产值已达26.73亿元,占到装个装备业务总产值的83.64%。
  这其中,酒泉新能源公司是绝对的中流砥柱。
  “酒泉新能源公司是装备公司转型新能源的先行者,它的发展之路也是装备公司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装备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贵林是酒泉新能源基地筹划建设的首批人员,参与和见证了酒泉新能源公司全部发展历程,“酒泉新能源公司的成功,就在于紧随国家发展大势,在于能在瞬息变化的市场中准确把握商机,在于全员沿着正确的战略,咬定目标,不懈为之拼搏,这样后面的路就越走越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