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我在武汉做志愿者



  王强,一个听起来很普通的名字,在疫情没爆发之前,他的确人如其名过着普通的生活。他在水电四局就职,前期负责华中地区的PPP项目市场营销工作,因为工作能力颇佳,得到了上级单位和同事们的肯定,被推荐到了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挂职锻炼。
  “人生这30多年是挺顺利,不过一直是按部就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但在此次疫情中,王强却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下沉武汉社区基层去做志愿者。
  疫情如黑云压城,气氛紧张沉闷,上千万湖北人民隔离在家,有人茫然观望,有人坐立难安……而有的人选择去做点什么。
  王强就想能做点什么。正好武汉市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服务居民,已经回到老家荆门的他,慎重考虑了许久,最后认真地告诉父母和妻子:“武汉疫情形势严峻,建设局对口的向阳社区缺人手,组织也在号召,我想去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妻子盯着襁褓里才2个月的儿子沉默了片刻,转过脸对他缓缓说道,我们都是湖北人,你又是党员,我们支持你!
  2月16日,在办理好相关通行证后的第二天,王强就携一家老小驱车赶回了武汉,当日他去向阳社区报到,社区正好要成立临时党支部,社区书记便积极向组织推荐由王强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保证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王强回答的掷地有声,毫不犹疑。
  当时武汉为减少传染几率,各大商超采购都必须通过社区组织,不对个人售卖。向阳社区十几名志愿者各有分工,有人执勤,有人采购,有人运送,除了综合协调,王强主要承担的就是居民的生活和防护物资采购、配送以及体温监测等各种琐碎工作。
  因为小区涉及区域面积广,人员多,凭借十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王强第一直觉就是必须理顺物资采购、配送这条线路,最好能用技术手段归类整理,才能方便后续的工作。
  疫情期间,武汉市各商超网点都划分了对应的社区,但每个超市提供的套餐和货品是有差别的,如何采购到经济实惠的物资给小区居民?王强开车满城跑,调研了多家超市,通过对比确定了适合的套餐,明确了价位、联系人和地址,并利用微信小程序完整设计出了一整套采购流程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后来,他的服务范围从2个小区扩大到了4个小区,涵盖了约1300个居民。
  “疫情期间肉类紧俏,但因为我们前期采购信息掌握充分,4个小区居民都吃到了政府的补贴肉。”王强说,“我们好几个志愿者都直接在超市门口蹲点,只要有货就赶紧买,小区大多数人还拿到了五花肉和排骨!”
  在配送过程中,王强发现小区内有不少老人,基本不会用手机网购下单,甚至还有些独居老人无人照料,怎么尽全力帮到这些人,成了王强最大的牵挂。
  于是他一家家上门,对老人们的个人信息进行统计,叮嘱他们有事就打电话找他。每次采购配送,他都是先确认这一部分居民的需求,很多老人对他感激不已。
  “生活用品送上门,为民服务勇担当……”一位名叫成汉明的老人专门为王强作了一首诗,他本是汉阳一所中学的理化老师,家人都在外地,自己独居,因为身患糖尿病,需要定期服药,疫情期间,多亏了王强买药和照顾,缺啥了只要在微信说一声,王强肯定保证当天就把东西送到他家。看着接近一米八的大高个子王强每次爬楼累的气喘吁吁,他在微信上不吝赞美地说:“我觉得你是个工作负责、助人为乐的好同志,我愿跟你深交为好朋友!”
  一个多月以来,王强每天工作要在外奔波七八个小时,在保障大家食物充足的时候,他只能和同伴们匆匆吃口泡面和速食。一些朋友得知他在做志愿者,就问他怕不怕,王强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包,跟大家报平安:志愿者不止我一个,每个人都激情满满,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有别人正在帮助我们的家人,所以不怕。
  说“不怕”是为了宽慰朋友的关切,实际上,哪敢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大意呢,毕竟身后还有一个家。
  各大商超是人流量最为密集,风险最高的场所之一,志愿者们每天要频繁进出好多趟,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王强每次进超市都会把自己从头到脚仔细武装一番,力求备货速战速决。“加强自我防护,是对所有人负责”,他也常常这么叮嘱其他的同伴。一次晚归,王强刚把门打开,5岁的孩子就跑来张开双臂要爸爸抱抱举高高,他立刻后退避开,去卫生间把身上所有衣物换洗消毒,又洗了半个小时的热水澡后,才敢小心走过去,抱抱大的,再看看已经睡着的乖伢。“每天进门都要这么处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敢和家人接触。”
  3月18日,武汉新增新冠肺炎确证病例已经降到了个位数,盛开的樱花好像在迫不及待的邀请人们:快来感受春天吧!但王强说,还不敢懈怠,等新增确诊清零后估计至少还得14天,待公共交通恢复后还得严防境外输入,志愿者工作什么时候结束还不清楚,等疫情结束正常复工了,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去东湖绿道跑个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