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所以堂堂正正的士子总是持守质朴醇厚之‘道’,而绝不实行虚华无用之‘礼’;他的居处行为总是那么忠厚朴实,而摒弃那些浮华浅薄之事。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
【译文】持守‘道’,就能治理好万事万物,就能统御好家国天下。据其‘有’而察其‘无’,得以知晓远古及其初始情况,这样就明了了‘道’的整个体系。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德经第四十四章》)
【译文】如果君王无私无欲,知足而不贪,就不会遭到百姓的唾弃和羞辱,凡事适可而止,与世无争,就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国家自然能长治久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