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工程的施工现场,你总能看到一个个子不高的中年人,他满满正能量,不时在大坝上穿梭,检查温控系统、盯看冷水管道、叮嘱工人们注意安全……
他就是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工程的施工现场从事温控工作的罗坚。
时光荏苒,转眼间,罗坚从事温控工作已经十九年了。如今大坝建设接近尾声,这里面也包含着他的心血和努力。
我的初心是“降温”
当问及罗坚参加工作时的初心是什么,他说,我的初心,就是把控好温度,为大坝“降温。”
如果说混凝土浇筑是摆在明处的工作,那么给混凝土降温,就是暗处的功夫,没有温控,混凝土就不能高质量的浇筑。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大坝混凝土浇筑的降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什么时候浇筑,什么时候就有降温。
大家在图片和视频上,也许见过混凝土浇筑,但是混凝土浇筑有一个特点,就是浇筑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不进行及时降温,就会影响浇筑质量,浇筑完成后,会出现裂缝等问题,最终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说,给混凝土降温的温控工作,是浇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会下着雨,还要出去吗?”“是啊,输水管道需要时时有人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笔者这样问罗坚时,他已经放下手中刚刚记录好的资料,起身戴好安全帽,穿着雨靴,顶着雨再次上了大坝。
密如牛毛的细雨,在路面的积水上不断溅起细微的涟漪,不一会,安全帽上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水珠,笔者跟在罗坚后面,也上了混凝土浇筑的温控区。
今年是罗坚从事温控工作的第19个年头了。他说“这个工作,说难也难,当初刚接触这个工作时,觉得很简单,就是接通水管,走一个循环,给大坝降温嘛,没想到实际操作起来,里面又有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控制水管温度和流量,什么时候需要加大流量,什么时候需要调低,都要视具体情况决定,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刚参加工作时候的师父,对他要求很严,这促使他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了温控技术。现在的他,每天都要进行输水管道巡视,责任也很大,要随时随地做好流量和温度的监控,监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温控工作不到位,浇筑的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这是马虎不得的。
调温工作靠“两勤”
罗坚的勤,体现在腿勤。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坝上跑上跑下,铺设和检查管道,然后进行温控。多年的温控经验,使得他对整个大坝的温控工作,早已了然于胸,温控一出现问题,他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解决方案,迅速排查故障。
他的勤,还体现在脑勤,体现在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工作之余的罗坚,他还在思考着怎么才能将温控做的更好、更巧。比如他要提前考虑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升温过快的情况该怎么应对,这需要他提前想好对策,出现问题时才能不慌不忙。除此之外,他还思考着铺设管道等前期工作,是否能够再改进一些、优化一些,尽量避免在通水之后出现漏水、堵塞的情况,降低故障发生率。
站在大坝正在浇筑的混凝土下方,也正是温控管道露出坝体的部分,罗坚用对讲机指着右岸正冒着“白烟”的设备说,那就是右岸的冷水机组,左岸还有一座。两个冷水机组,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输出冷水,在混凝土内部“走”一圈,将里面的水化热带出来,走”出来的水,回到冷水机组进行降温,然后再输入坝体内部,带出里面的热量。利用这种循环的方式,为大坝降温的同时,又节约水资源,便于混凝土更好的凝固,保证浇筑质量。
大坝好似一个巨人,冷水机组,是它的心脏。冷水管道在混凝土的内部,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密集分布着,像是血管,里面源源不断流淌的冷水,不停地为这个易热的巨人降温。
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安装在同一处,好似一个插头的零线和火线。
“你摸摸,这两根管子温度,是不是不一样。”
笔者分别握住进水管和出水管,手上立刻感觉到一冷一热,不得不感叹温控管道系统的精妙。
罗坚继续说,温控管道进入大坝的部位,安装了智能化温控设备,随时检测流量和温度,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温度和流量,流量大,降温就快,反之,降温就慢。除了每天查看流量和温度数据,还要巡视输水、出水管道是否完好,整个管道运行是否正常。浇筑混凝土时,罗坚还要和同事们一起协作,提前铺设水管,绑扎好管道接口,安装好智能化温控设备。
在给混凝土的降温过程中,管道漏水,是一个突发状况。水量流失,会直接影响到冷水机组的运行,这也需要在最短时间里找到漏水口,及时修补,确保输水管道的完整和冷水机组的正常运行。
正如他名字一样,罗坚在温控领域,坚定地深耕了十九年。他说,祖国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利事业。我的初心,就是坚守岗位,做好大坝混凝土浇筑的温控工作,确保大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能够在建设精品水利工程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是一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