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把企业摆在前面 把员工放在心上
记青海省劳动模范董贵林


  “黄河公司的这5个风电项目,我们要努力拿到3个,最少要拿2个。2个项目就是8个亿,够酒泉公司200多人吃半年了。我们一定要做好技术、商务标,今晚我陪大家再熬个夜。”静谧的深夜里,寒风呼啸的声音划过耳畔,急促的铃声、工作的话语不断在耳边回响。从门外走过,看到的是他时而眉头深锁,时而来回踱步,时而对一个技术问题提出意见的身影。在他的眼里,“工作完成了,才能睡觉。”
  这应该是他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个画面。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这位党委书记依旧保持着最初创业时的那份革命激情,他就是(兰州)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青海省劳动模范董贵林。
  以青春热血浇筑梦想之路——逐梦三峡
  1998年,28岁的董贵林跟随水工机械总厂的脚步,进军长江三峡,开始了他此后20余年的水电人生。40度,是宜昌的温度,回忆起了那段风生水起的青春岁月。宜昌夏天的最高温度近40摄氏度,常温也都在35摄氏度左右,热浪滚滚,房间里没有空调,只能靠风扇和用门前的自来水冲凉来降温,晚上根本睡不着,起痱子成了家常便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和项目团队依然坚守在那里,不辱使命。工地安装,厂区制造,八个人,三万元起步,到2004年他和他的项目团队基本完成了三峡水利枢纽8条压力钢管、82、120栈桥、排沙洞压力钢管,左右两岸二期拦污栅等项目的制作安装任务,共计完成金属结构48000吨,营业产值超5亿元。
  以拼搏奋斗打开创新之门——长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合肥青年座谈会时讲到,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在三峡八年建设的时间里,董贵林从学生到技术员,再到管理者,每一步走的坚实有力,对未来充满向往,同时也迎来挑战。
  2000年前后,固守在西北甘肃永靖县的水工机械总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而且处处受困于地方政府的城镇建设规划,地盘越缩越小,生产场地由最初的五十亩缩小到二十亩。当时的总厂全年生产经营产值也只有三、四千万,外营项目部只有1997年为服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立的三峡分厂。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再不转变观念、转变思路,再不走出去,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2004年,水工机械总厂通过合理报价,在激烈的竞争中,中标广西梧州长洲水利枢纽外江金属结构设备制造工程,全厂上下无比振奋。中标带来的兴奋是暂时的,冷静下来后,总厂领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在广西建厂制作,还是在刘家峡本部制作再运输,面对到手的肉,无法下口,总厂领导班子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之中。
  经过总厂领导班子激烈的讨论和反复的研究,形成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当地制造生产的方案,并以实践见真知为原则,任命由三峡归来的董贵林担任长洲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完成水工机械总厂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
  “我始终告诫自己:一定要打赢这场改革创新的硬仗。”董贵林再次提起时仍心有余悸又充满坚定。
  八月的梧州,烈阳当头,温度高达到40多度。包括司机在内不到十个人的团队,白天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在外找合作厂商,晚上碰头研究对策,查资质、看场地、验设备、评估人力,还要查看财务、经营、法律纠纷……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跑遍了梧州及周边地区的一百多个厂商,最终选定了梧州西江造船厂等四家当地企业为合作对象,签订了合作协议。
  2004年9月20日,经过前期手把手地教工人作业,挑灯夜战的图纸拆解,唇枪舌战的来回交锋,第一套闸门终于迎来了验收的时刻。在验收前一晚,他和高治学、张阳勇、李伟等技术人员、检验人员一起,钻到闸门下面,打着手电亲自检验复核各项数据,不敢有丝毫偏差。最终第一套闸门一次性通过验收,这在4家制造厂家中是第一家。在验收会上,业主、监理单位领导感慨万分,我们最开始担心的是水电四局没有场地也没有人员,怎么制造生产?但你们却第一个交货,而且从验收的结果看,产品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看来我们选择水电四局没错,你们值得我们信赖。
  首批交货的产品一炮而红,为水工机械总厂赢得了口碑。在一期项目提前完成后,又于2005年10月先后承接了长洲水利枢纽工程内中江闸门设备制造第三标段及尾水锥管、启闭机厂房等零星钢结构产品的制造安装任务,工程量共计六千吨。三年半的时间,长洲项目部参与了长洲水利枢纽工程65%的闸门设备金属结构制造任务,在所有参与长洲水电站的水工金结厂家中,份额最大,利润最高,支付最好,累计生产各类金属结构产品1.5万余吨,完成经营产值1.5亿元,利润率达24.5%,产品优良率达98.6%,人均劳动生产率达486万元/年,分别荣获长洲业主公司颁发的“优秀建设单位”、“长洲水利枢纽突出贡献单位”等奖项,多次被水电四局及总厂评为“优秀项目部”,在获得多项荣誉的同时,为总厂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从开始的试探、尝试和不确定,到董贵林厂长带领我们十几个人的项目管理团队大胆创新、大力作为,为总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梧州闯出了一条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合作共赢的‘长洲模式’,真正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水工机械总厂发展的合作创新之路。”现任酒泉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高治学感慨道。 
  以开拓进取演绎风电传奇——风起祁连
  2008年3月,中国水电四局与酒泉市政府签署了“酒泉风电基地建设配套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为此后酒泉新能源公司筑梦新能源拉开了序曲。董贵林被任命为酒泉新能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开始了此后近十年的风电征程。
  祁连山下,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在没有任何设施的情况下,为保障公司建设地顺利进行,董贵林不分白天黑夜,与职工奋战在第一现场,从地基处理、原材料控制、施工质量到设施验收,每个环节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与汗水。筹备期间,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他为酒泉新能源公司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生产管理团队,建立了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技术先进,工艺一流;统筹规划,科学布置,他为酒泉新能源公司搭建起了迎风招展的舞台。
  2009年9月,董贵林在战前动员会上宣布:“我们中标了甘肃瓜州五十套风电塔筒制造项目,合同金额6265万元,这是酒泉新能源公司风电第一标。必须打好这一仗,按期、优质、安全交货。”也是从那天起,酒泉新能源公司开始了追风逐日的新能源篇章,载歌载舞展青春风采的十年。
  同步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发展的远景规划,董贵林对公司内部机构进行合理布置,专项分工,专设品质办,工程办,经营办,物资办等部门,目的就是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大技术力量,增强合同履约能力,为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规范各项管理,在他的领导下先后制定了《质量管理规定》、《设备管理规定》、《经营管理办法》、《成本管理办法》以及《物资管理办法》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形成了风电塔架制造的第一套基础管理制度。
  “到2018年,酒泉新能源公司完成产值63625.8446万元,完成全年产值指标的254.5%,职工收入极大提高。全年共参加了风电项目56个批次68个标段的投标,共计中标24个项目,中标金额93936.93万元,完成装备公司下达经营指标的375.75%(指标金额按2.5亿元计算)。同时坚持装备公司“走出去”经营理念,在海西、瓜州、银川、灵宝、新乡、长垣、成武、曹妃甸、朔州等地建立了新能源制造基地。”酒泉新能源公司经营部主任王银国自豪地进行说明。他还表示我们现在做的这么大、这么强,与董厂长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有很大的关系,记得那时董厂长经常说的一段话,“我们这样的加工企业,一没有高端的设备,二没有定型的产品,三没有雄厚的资金,靠什么去竞争和发展,只能依靠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工艺方案,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以率先垂范铸就转型发展——四局装备
  “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这是董贵林现在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从2008年至2018年,是水工机械总厂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发展效率最优的“黄金十年”。据不完全统计,这十年里,总厂共计生产风电塔筒5600套,产量近百万吨,实现经营产值超70亿元。职工收入成倍增长,买车买房,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充分享受到了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有人说,这十年,“风电成就了四局装备的风光”。
  十年间,装备公司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先后成立了酒泉新能源公司、云南分公司、第一分公司、新疆分公司、刘家峡分公司、兰州水源地、四川区域经理部、青海区域经理部、山东新能源项目部等九个分公司和项目部。2018年与三峡集团合作,陆续成立了阳江海工装备有限公司,福清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为装备公司转型升级、进军海上风电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装备公司在董贵林的带领下,早已开创出了一个崭新的市场局面,各项业务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从筑梦三峡到四局装备的一次次脱变,都见证者董贵林的成长,他始终把手中的事业摆在首位,把职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时光的痕迹,他却在年年月月中,默默无闻的为了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