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基础设施路桥建设的大潮中,在中国水电四局,有这样一家人——郑秋平和付昭俊一家,他们的家庭平凡普通,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一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家庭和睦温馨,深受亲戚朋友和公司领导同事的好评。
缘起路桥 共结连理
郑秋平和付昭俊同在2009年大学毕业来到水电四局,参加工作后都被分配到天津大道项目。那时的郑秋平在经营管理部,她第一次接触公路工程,连图纸都看不懂,核算工程量更是不知从何入手。而在工程技术部的付昭俊作为一个道路桥梁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看图算量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在郑秋平工作上最迷茫的阶段,付昭俊主动白天带她去工地看现场,晚上教她看图算量。时间一长,她的心也被逐渐填满,对眼前这个不张扬、有爱心又有才华的瘦高个小伙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在项目领导的撮合下,两人的恋情也由地下转为地上,工作上共同学习、取长补短;生活上相互关心、互相扶持,两人的感情不断升温,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不同的岗位,同样的使命,让他们惺惺相惜、心心相印。2012年,他们又一起来到了重庆渝广高速公路项目,一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从此一家三口成为了地地道道的“筑路人”。
风雨同济10载,经历了天津大道、重庆渝广高速公路项目、杭州大江东基础设施项目、青海加西公路工程项目,他们携手筑路、架桥、逐梦。在他们心中,没有水电四局,就没有他们现在的小家庭,他们陪伴公司不断壮大,公司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爱岗敬业 互相扶持
他们夫妻二人工作上从来都是比着干、抢着干,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多学专业知识,多学身边同事的长处,将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作为彼此共同进步的助推器。参加工作10年,付昭俊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如今的项目经理,连续几年分别荣获“优秀大学生”“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郑秋平也先后荣获“先进工作者”、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成为公司二级单位经营管理方面的领头人。
同时,参加工作两年后夫妻两人一同考取了“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第五年两人又同时考取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们是同事眼中的“学霸哥”和“学霸姐”。
互相扶持,携手共同进步,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家在心中 风雨无阻
2012年3月15日,婆婆突发心梗去世,接到家人电话,郑秋平和付昭俊匆忙赶回家也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家里突然痛失一位至亲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公公也因为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总觉得一辈子没能给婆婆过上好日子,身体也不如以往,就在婆婆去世的第二年也被查出糖尿病和高血压,日常都需要服药控制,2017年秋天又因心梗住院,付昭俊由于青海加西项目前期工作紧张,每天只是靠打电话问父亲的情况,照顾公公和三岁孩子的重任都落在了郑秋平的肩上。为了既照顾好家庭又不耽误工作,郑秋平把公公和孩子都接到了杭州项目上,可是自己又要工作,老人孩子是接过来了,谁来照顾呢?母爱是伟大的,郑秋平的母亲毅然决然关掉了家里的养鸡场,来到女儿身边帮她渡过难关。作为项目的经营部负责人,郑秋平除了白天上班,还时常加班,母亲便在家带孩子和照顾亲家公。郑秋平只要回家,都会第一时间带儿子,做家务,哄孩子睡着后再挑灯看书。有时候打着电话,郑秋平会突然问道:付先生,我工作太忙,没有很好地尽到照顾老人的责任,你不会怪我吧”。付昭俊太理解一个文弱的女人在工程项目上有多么不易,去趟工地花半天时间,下午一连四五个小时甚至加班到深夜赶资料过后是多么疲惫。
只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郑秋平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女路桥工程师如何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现在儿子五岁了,同爷爷依然跟着郑秋平在杭州项目上,付昭俊在青海项目,郑秋平的母亲因为家里农活多回安徽老家了,一家人分居三地。能见上一面,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计划,有时候也有意外的惊喜。2019年3月,付昭俊到广东珠海参加一个会议,正值时间不是很紧张,他请了假从珠海连夜赶到杭州,到达时已是凌晨2点,虽然第二天早上10点又匆匆分别,可是见上一面已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
爱岗敬业 互相扶持
在工作中,他们夫妻俩都作为基层干部坚持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具有强力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生活中他们倡导合理消费、勤俭节约,郑秋平和付昭俊常教导儿子,让他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所以虽然儿子现在才读幼儿园中班,已经知道垃圾要分类、人走灯灭是每个人应该要养成的好习惯。
郑秋平、付昭俊一家,他们彼此理解包容、相互信任支持,同甘共苦、一路前行,用无私的爱构筑了一个温馨和睦、孝老爱亲、情系路桥、逐梦前行的幸福之家、最美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