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杭州,一座古籍诗书文韵与现代娱乐产业相互交融的城市,西子湖畔,品质之城,神话传说,以及闻名遐迩的杭帮菜,都成为聚集万千游士于一处的不二选择。但同样有一些人,他们步履匆匆、肩挑重担,总是来不及欣赏沿途中的风景。
杭州市余杭区城东路主干道上车水马龙,两旁的电子公司鳞次栉比,上班的职员们行色匆匆追赶着夏天的脚步。此刻,你若沿着城东路走到尽头,高架桥下的那处风景必定比这缤纷夏日更值得欣赏:绿意盎然的围挡内是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老余杭镇站的施工现场,大门高挺洁净,刷卡进入大门与“安全自查镜”碰个正着,人行道笔直向前通往施工区域、宣传栏林立两侧、各类机械设备隆隆作响、忙碌不止,管片粘贴场、拌合楼、地面地下,处处分布着专注的身影……但是在半年前,一切并非如此。
跑步进场 应对挑战抢速度 2018年12月1日,公司中标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工程南湖新城站~老余杭镇站盾构区间工程施工。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工程南湖新城站~老余杭镇站区间,自南湖新城站东端头井至老余杭镇站西端头井,为两根单洞单线圆形盾构区间。南湖新城站~中间风井区间左右线长度1556.547米,共计1038环拼装管片,老余杭镇站~中间风井区间左右线长度3316.896米,共计2212环拼装管片。最小线路平面半径740米,最大纵坡25.163‰。中间设一座中间风井,共投入四台?7000土压平衡盾构机,分别自南湖新城站、老余杭镇站两端始发,工期212天。
施工要与时间赛跑。中标同日,时任哈尔滨地铁2号线项目部安全总监的刘占国紧急受命,迅速集结一支擅打硬仗的青年突击队从哈尔滨撤出,迈出了进军杭州的第一步。按照业主要求,2019年6月30日四台盾构机全部出洞,面对工期短、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刘占国当机立断:别人快,我们要更快而且更好,一定要在临建等方面抢先动起来。通过共同努力,项目部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驻地建设,2018年12月15日,项目部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均已就位,施工便道、下井爬梯、临建办公室等功能区也严阵以待,项目部生活、办公条件以及施工条件快速形成。
前期策划到位。工程开工之前,盾构公司主要领导就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对沿线进行摸底,勘测现场,扎实开展前期策划,针对人员配置、驻地选址、设备进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策划。项目部进场后,领导班子带领各部门负责人每天召开碰头会,针对生活、生产各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超前预想,积极配合好各类资源,做好各项施工准备,为盾构机始发后掀起施工大干提供人、材、机的保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2月的杭州,天公并不作美,连日的降雨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项目部全体员工不胆怯、不退缩,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水电人精神和“开拓创新、勤奋敬业、科学求实、争创一流”的四局气概,努力拼搏,攻坚克难,确保了前期各项临建工程的提前完成。2019年1月18日,杭临城际铁路南老区间首台盾构机顺利始发,进入了老余杭镇站~中间风井区间右线掘进施工;2月19日,第二台盾构机顺利始发,进入了老中区间左线掘进施工;3月28日,第三台盾构机从南湖新城站顺利始发,南湖新城站~中间风井区间左线进入掘进阶段;4月17日,最后一台盾阶段;4月17日,最后一台盾构机始发,南中区间右线正式掘进。短短3个月的时间,顺利完成4台不同型号盾构机的始发与掘进,杭临城际铁路盾构项目部一路披荆斩棘,破冰前行。
志坚如磐 攻坚克难促进度 “2019年6月30日之前完成4条隧道全部贯通!”面对业主的节点工期要求,项目部全体员工倍感压力。短短7个月的时间4台盾构机要相继始发并掘进贯通,内外协调与管控异常繁琐,还要完成业主的任务指标,困难太多了:施工场地交叉、物料不足、资金压力大等重重阻力影响着施工生产,进度开展缓慢……
“阻碍再多再大,我们也要迎难而上,绝不能退缩,因为这是公司打开杭州盾构市场的敲门砖,决不能给公司丢脸!”碰头会上,项目经理刘占国目光坚毅,话语掷地有声,让大家强烈地感受到了信心与力量。
大干的集结号吹响了。项目部冷静分析,针对实际迅速形成优化改进措施。为了加快盾构机换刀速度,项目集中人力、机械设备,突击施工;将施工任务详细分解到每天、每个班组,采取两班倒、人休机不停的方式,确保每天任务量的顺利完成;根据材料到位情况,采取化零为整等灵活调配方法,与时间赛跑。
“南老区间地质复杂,有多处属于复合地层,上软下硬,软硬不均,地质构造稳定性极差,是盾构掘进的重难点。”项目总工说。针对区间地质条件,项目部精心组织、精细管理,以“人、机、地”协同理念指导施工,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专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全方位保证项目建设的正常实施,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严密监控洞内和地面实施状况,时刻保持地面井下沟通渠道的畅通。“以前,从掘进至管片拼装完成1环最少
要需3个多小时,通过不断总结改进,提升拼装技能,现在施工1环最快只用时1小时40分钟。”操作手笑着补充说。此外,项目部还从硬件着手,选用韧性和强度高的刀具、增加刀盘泡沫喷头保护装置,土仓内的搅拌棒增加耐磨焊装置,减少搅拌棒在中等风化灰岩地层中掘进中的磨损。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通过对盾构进行精准控制,留置、分析渣样,用以指导土仓压力、出土量、注浆量、注浆压力等掘进参数的设置;在盾构穿越建筑物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同步注浆,盾构穿越后应及时进行二次补浆,二次补浆的开始时间、注浆位置、注浆量与速率、补浆次数与间隔时间应根据构筑物变形的监测数据来确定,从而减少施工对周边地层及上方建筑物的扰动,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精益求精 增量提质保效益
杭临城际铁路盾构施工区间自2019年1月盾构始发以来,先后克服了“沉降控制严、地质条件差、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大、工期安排紧、外部协调难”等困难,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狠抓标准化作业和文明施工,注重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创建和常态化保持,项目驻地建设及文明施工受到了业主好评。
2019年3月,正值3台盾构机掘进如火如荼之际,老余杭镇站却因自来水短缺问题,施工陷入窘境:拌合站砂浆配制、洗渣池泥石分离等环节不能正常进行,盾构机面临停机风险。项目部领导班子当机立断:水能停机器不能停,立马启动高压水泵设施,抽取河水代替自来水。此施工方案不但解决了盾构机停机风险、赢得了工期,还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伴随着单环掘进时间的增长,项目人工费、油脂费等各项成本费用持续增加,为推动项目在艰难中良性发展,项目在确保工期的前提下,把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针对目前存在的浪费现象进行控制;优化配置物资设备,提高外租设备的使用率;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把“过紧日子”的思想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理性压缩会议费用、招待费用、差旅费用和现场经费,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成本支出;定期开展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从量化指标到原因剖析,从账面结果到未来风险评估,以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本区间盾构施工上,项目部始终以“精细化管理贵在精细、重在过程”为己任,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在安全管理上,一是为氧气乙炔房留够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存放的绝对安全;二是确保安全用电,现场所有配电箱加锁的同时,还加装防护网,并且设置重复接地检测,确保安全用电的万无一失;三是在行车轨道两侧加设防护围栏,为电瓶车标配行车后视系统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在质量管控中,项目部高度重视砂浆质量,在每罐砂浆进场时先测量砂浆液的坍落度和比重,对不符合要求的砂浆全部退回,以此确保砂浆质量,严控同步注浆,确保了管片的拼装和成型质量。
目前,杭临城际铁路南湖新城站~老余杭镇站盾构区间已累计掘进2207环,各项施工进程正有序推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进场半年来,项目部越过一道道坎,扛住一层层压力,上下同心乘势而上,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在未来的征程中,再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