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点亮非洲输变电工程的“皇冠”
——写在安哥拉索约--卡帕瑞输变电工程荣膺“鲁班奖”之际
  
  当晚霞染红大西洋,非洲安哥拉野性的土地上,座座精美变电站厂房在霞光的辉映下愈加灿烂,一条条银线串起的一座座白色铁塔宛似“巨龙”逶迤穿过森林、草地、沼泽,绵延数百公里,犹如五线谱流淌在原始旷野上的静谧音符,奏响沿线城市、村镇现代文明的乐章……这就是索约-卡帕瑞输变电工程,保证安哥拉首都及该国整个北部地区电力供应的“命脉工程”,一个由“中国水电”为安哥拉打造的民生精品工程。
  高起点要要立标杆
  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赢得主权独立的非洲大地发生深刻变革,各国谋求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基础建设空前高涨。
  然而,非洲电力行业发展普遍滞后的现状,成为发展的“瓶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村地区通电率仅为10%,30多个非洲国家面临常规电力短缺问题,近60%非洲人口无电力接入,需要大量的电力投资以解决这个问题。在非盟发布的2012~2020年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优先行动中,电力供应首当其冲,成为各国优先发展项目。
  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让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领域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电气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走出去”战略的引领下,中国的电力技术、装备开始踏上服务全球的征程。
  一个是具有巨大需求的市场,一个是具有成熟的技术装备服务完备体系,两者的联接是历史的必然。
  2012年,安哥拉最高电压标准、最高电压等级、最长输电距离的输变电工程——索约-卡帕瑞输变电工程启动,中国电建集团(时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该项目,开启了“中国水电”非洲高等级输变电工程施工新纪元。
  这项总投资70.86亿元的工程位于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北侧的卡特特和扎伊尔省境内,总占地面积112.8万平方米,站内建筑物面积7098平方米,共含15个子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修建9座变电站,安装25台400千伏主变压器,安装8台220千伏主变压器,输电线路总长1020公里,杆塔总数2539(基)。工程分两期实施。
  2013年10月12日,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公司与深耕安哥拉市场多年的水电四局签订委托实施协议,10月15日,水电四局索约-卡帕瑞输变电工程项目部成立。
  “这个项目的起点很高,它的电压标准、等级和输电线路长度等综合指标,不仅是安哥拉最高的,也是当时非洲最高的,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工程。”在工程启动时就担任筹备组组长、后任水电四局索约-卡帕瑞工程项目部现场经理的于建伟说:“集团将这个项目确定为践行‘一带一路’非洲电力先行工程、示范工程,要求必须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实施好。”
  由于工程的等级,这个输变电工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非洲输变电工程的“皇冠”。工程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中国水电”品牌在非洲电力施工领域能否树起,从更深层次上讲,也会对国家电力装备、技术走出去产生重要影响。
  能塑造这顶“皇冠”,是一种使命和荣耀,更是压力和挑战。
  刚刚走出战乱的安哥拉百废待兴,工程所在西北部沿海地区,不仅物资匮乏,缺少淡水资源,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而且五六百公里的工程沿线,少有成形的道路,且满布沼泽,还有战乱中留下的诸多雷区,工作环境也非常恶劣。
  困难极多,挑战极大,但秉承“自强不息、勇于超越”企业精神的建设者决心更大。“克服一切困难,以‘鲁班奖’质量要求作为工作目标,坚决把索约-卡帕瑞输变电工程打造成中国技术标准与欧洲技术标准相协调的示范性工程!”项目启动会上,项目部对所有参建人员发出动员令。
  为保证目标实现,结合工程实际,项目部确定了“项目部-工区-架子队”的现场组织方式,根据工作内容,设立了五大职能部门对工程进行管控、协调、监督和服务,沿线成立六个工区负责不同工程的组织实施。
  高起点、高要求,体现的不仅是四局人一种面难敢于挑战的自信,更是一种捍卫“中国水电”品牌的决心。他们不但要亲手打造这顶“皇冠”,而且要让这顶“皇冠”最终熠熠焕彩呈现在世人面前。
  高速度——保履约
  “输变电工程实施过程中,履约是核心。只有专业管理和专业施工才能获得监理和建设方的信赖,才能树起‘中国水电’的品牌。”具有20年输变电工程施工和管理经验、现任索约-卡帕瑞输变电工程项目经理的马朋成对项目履约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整个项目施工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履约,水电四局做到了国内外系统联动。”
  为保证现场资源满足需要,水电四局决策层先后从国内多个二级单位抽调基础、混凝土、机电安装等各专业精干人员充实项目部,从安哥拉区域经理部和各国外项目抽调各类海外业务管理人才赶赴现场,同时为解决输变电工程高端人才短缺的问题,还在社会上进行广泛招聘,形成了全公司共建该项目的“大国际”格局。
  为保证设备物资及时到位,水电四局实行国内外联动,大胆管理创新。鉴于该工程所有主附设备均为中国设计、制造,物资设备能否及时到达现场就成了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如果国内组织货源、发货不及时,势必影响项目进度;此外,由于安哥拉稍具规模的港口只有罗安达和本格拉两个港口,而且货物吞吐量小,经常出现货船靠港困难,清关时间长,如果处理不当,也将成为制约因素。为此,将国内的国际公司、安哥拉的区域经理部和输变电项目部统筹考虑,并将清关代理公司、商检公司、船运公司等相关环节有机结合,明确各环节内容和责任,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根据现场施工组织计划,国内可在第一时间组织到货源,并及时发货。在安哥拉,货船到港10日内便可提货。”项目部商务管理部员工崔真真说,这个速度在过去安哥拉实施的项目中,是不敢想象的!”
  为保证施工现场组织有序,项目部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智慧。“在国外干这么大的输变电项目,对大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项目启动前,进点前,我们先后到国内外6个大型项目观摩,尽可能地搜集行业资料,看别人的规范流程,借鉴国内外类似工程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项目部工程管理部主任刘江波介绍“在现场,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交通条件、社会状况、地材供应,工程所在地民众对环境的关注度等等因素,在这方面,项目部可谓做足了功课。”
  白天,几组人员冒着炎热的气浪和蚊虫的叮咬,行进在沼泽草地……为不同线路施工记录第一手数据,并详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夜晚,一个个专题会议点亮项目部营地的夜空,施工组织设计一审再审,工期节点安排、道路交通选择、人员设备配置……为项目全面施工“编织”组织制度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项目部建立起工期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期保证领导小组及机构;推行项目部、工区领导层层负责的各级工期保证责任制考核体系;建立以工程管理部为中心的施工进度管理指挥系统,全面系统进行施工进度统筹安排、协调和控制。
  严密的组织带动前期施工快速推进。2014年5月15日,工程首个子项——菲尔达-瓜勒戴斯和吉卡60千伏线路在主合同生效前率先开工。安哥拉能源部代表看到现场后,对项目前期施工组织给予充分肯定。 
  2014年7月1日,输变电工程主合同正式生效;同日,卡帕瑞400千伏变电站开工。随后,索约400千伏变电站、恩泽托400千伏变电站、卡特特40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年内相继开工。在重重困难面前,项目顺利推进。
  2016年8月3日,卡特特400/220/60千伏变电站送电成功;8月12日,卡帕瑞400/220/60千伏变电站送电成功;11月5日,恩泽托400/220/60千伏变电站送电成功,同日,卡帕瑞-恩泽托4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11月8日,恩泽托60/15千伏变电站送电成功;12月2日,索约400/220/60千伏变电站送电成功,同日,恩泽托-索约4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12月6日,索约60/15千伏变电站送电成功。至此,该项目一期工程按期圆满完工。安哥拉能源部长若奥·博尔热斯先生称赞:这是你们送给安哥拉独立41周年最好的礼物!
  赞誉背后是四局人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履约践诺的诚信。
  刚大学毕业就走进安哥拉的女员工张冰忘不了连续2个月在喝凉水、啃面包行走在排雷路上查勘的惊险经历……
  技术骨干林杰忘不了连续3个月为解决线缆选型计算、设计制造全新器具而度过的日日夜夜……
  项目经理于建伟更忘不了2016年初,为抢回因雨季耽误的工期,千人会战场面带给他内心的冲击……
  为了高效优质安全干好工程,全体参建人员将“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精神印刻在安哥拉的丛林原野,特别是在二期工程施工中,更是将这种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期子项目——恩泽托-姆巴扎刚果220千伏输电线路施工中,按照合同工期要在2017年6月30日完工,其线路途经林区山地、河流沼泽,有48公里的线路远离公路10公里以上,条件十分艰苦。由于建设方负责该区域的排雷工作进展缓慢,2016年7月项目才进入设计阶段,使工期在一开始便处于滞后的状态。此外,甲供材料也出现滞后情况,到2017年3月底才完成塔材的供应,造成现场间断性施工,原本一年多的施工期被压缩成半年。为抢抓施工,项目部采取抽调其他子项目人员、招募社会力量,加大人力和设备投入,多开工作面,并建立项目部与施工现场日报制度,明确每天的施工任务,日完日清。在近两百公里的线路沿线,原本百余人的施工队伍激增近千人,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晨入夜归。时值雨季,即便雨中,全体施工人员也浑然不顾……在100天的时间里,项目部完成了188.81公里线路架设,于6月20日提前10天完成该项目。
  2017年初,建设方提出合同外新增姆班扎刚果60千伏变电站和60千伏输电线路两个项目,并要求7月15日前完工。项目部在与建设方沟通延长工期无果后,被逼到“悬崖”边上,拒绝已无可能,否则前期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中国水电”品牌努力可能付之东流。“拿出干恩泽托-姆巴扎刚果线路的精神来,就是拼也要把这两个项目拼出来!项目部给我们下了‘死命令’”时任姆班扎刚果区域经理的林杰说。
  但现场的组织一波三折,变电站的设计图纸3月中旬才出来,线路的设计图纸4月18日才出,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设计施工图不断发生变更,使原本就紧张的工期“雪上加霜”。为了解决征地问题,工区派人就驻守在当地政府进行沟通,最终20天把所有征地问题全部解决,但是甲供材料又一次滞后了……那段时间,项目部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了现场资源,大家没日没夜,就一个字:拼!
  不到4个月时间,在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两个新增项目全面完工。7月21日,姆巴扎刚果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三次送电、充电,电压正常,相序准确。
  “通过这个工程,我再次看到‘中国水电’的实力,你们做得非常好!” 姆巴扎刚果变电站激战正酣时,安哥拉总统洛伦索亲临项目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团结就是力量,合力就能创造奇迹。
  2017年 6月17日,哈密路220 /60千伏变电站,卡特特-哈密路220千伏输电线路完工;7月22日,恩泽托-姆巴扎刚果220千伏输电线路送电成功,姆巴扎刚果220/60千伏变电站投运;7月23日,姆巴扎刚果60/15千伏变电站和6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12月16日12时14分,随着卡特特-卡玛玛220千伏输电线路送电成功。至此,索约-卡帕瑞输变电工程胜利完工,创造了安哥拉国内首个严格按照合同技术要求、工期、价格、质量圆满完成的国际工程。
  高质量——创精品
  每一项“鲁班奖”工程都是高质量施工的典范。
  索约-卡帕瑞输变电项目29项单位工程每一项从内到外都体现了高质量水平:墙地面无结构裂缝,屋面无渗漏;全站柱梁板方正顺直;全站6058米场内道路平整顺直,平整光洁、路缘挺直;2351个设备基础内实外光、倒角圆顺;2222个构架基础,100%合格;建构筑物沉降观测前期均匀、后期非常稳定;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经检查评价为优良;自动装置投入率100%;工程各种保护装置动作正确率100%;29项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专家组对工程的质量给予高度评价:索约-卡帕瑞输变电项目整体技术性能指标优于我国同类工程的国家标准,创造了安哥拉国家电力建设的最高标准。
  高质量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精湛的施工工艺。
  “工程施工中,我们严格执行国际电工IEC要求,秉承“安全、适用、精细、创新”理念,首次在非洲地区植入国内成熟的“绿色电网、和谐建设”等绿色环保理念,是国内电力施工技术与国际技术的一次有机融合提升。”马朋成介绍:“同时,我们还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工程的实际,进行了技术革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品牌。”
  在土建施工中,为保证变电站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破解混凝土裂缝难题,2014年初,项目专门成立技术公关组,结合当地气候环境,通过大量资料查阅和现场实践,从温度控制、约束条件、外加剂使用等多项措施,成功解决了非洲地区混凝土施工顽疾,并形成研究成果。为保证变电站基础施工质量,针对当地多位膨胀土的实际,技术人员创新施工工艺,以场外优质土换填和素土拌水泥换填等方式,有力提升了地基的承载力,解决了沉降难题,为变电站高质量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变电线路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不仅采用新技术,而且结合实际创新出新成果。
  索约-卡帕瑞输变电线路400千伏单回输电线路上,采用了国际先进的三分裂AAAC660平方毫米大截面全铝合金导线,而国内已有技术中,导线分裂型式为二、四、六、八分裂偶数型式,且多应用钢芯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少有三分裂AAAC全铝合金导线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660平方毫米全铝合金大截面、长距离架设关键技术研究更是空白。面对新课题,项目部组织精兵专项研究,3个月时间,通过调整放线机具选型计算方式、研制新型双保险自平衡导线张力线桥型走板放线器具等方式,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大截面导线架线施工的新工法,不仅保证了工程进度、质量,还节约资金150万美元。该工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工艺均为国内外首创,填补了国内电力施工领域的“空白”,同时其技术还可推广到其他不同截面、不同分裂型式的工程中,极具推广价值。
  针对高强度全铝合金导线因其直线接续、耐张连接铝合金管长度较长、管壁厚、硬度高等特点,以往国内的导地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不能完全适应全铝合金导线的液压连接施工的难题,技术人员研制大截面电力导线压接台车,探究出一套全新压接工艺,不仅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而且功效也得到极大提升。
  据了解,索约-卡帕瑞输变电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6大项、12子项,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项目4项,电力建设“五新”项目22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及以上QC成果17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省部级工法4项。特别是三分裂大截面全铝合金导线张力架线关键技术研究、输变电工程用变压器关键技术研究、400千伏配电装置布置型式及系统技术规范,大截面电力导线压接台车工艺等成果,均为国内外首创,将有力推动国内电工设备制造业“走出去”。
  这些技术为工程成为典范提供了强力支撑。工程竣工,经专家组评审,顺利通过了中国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等五项专项评价验收,于2018年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境外)奖,并最终摘得2019年境外工程“鲁班奖”。
  晚霞褪去,静谧的夜空繁星点点,和地上串串灯火相映成趣,别样和谐。
  4年海外搏击,“中国水电”建设者以打造“示范工程”的初心,最终捧起索约-卡帕瑞输变电工程这顶非洲电力工程的“皇冠”。这个建造在大西洋岸边野性土地上的现代文明标志,自投运以来,设备运行优质稳定,安全支撑起安哥拉北部电网主干架,将北部产油区电厂的电力输送至首度罗安达及周边负荷密集地区,罗安达重要区域停电率从过去的18%降至4.5%,极大地改善了首都地区的供电环境和稳定性,解决了线路沿途扎伊尔、本戈省、罗安达省近千万人的用电问题。
  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中国水电”积极传授地方民众生产技能,吸引民众就业,热心公益事业等也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心。正如安哥拉副总统在工程竣工典礼上所言:“这条具有深远意义的线路,不仅实现了安哥拉北部地区电网与国家主电网的完美对接,为安哥拉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最重要的是,架通了两国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