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窄巷里的四局人】
  去广州项目采风,我没想到在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的市中心,还有城中村:楼房连甍接栋,间距竟然只差1米左右,抬头往上看,两栋楼房阳台似乎就要交接上。
  “这里大家打开窗户,就脸贴着脸了。”前来引我们去项目现场的同事杨贯成打趣地跟我们说,“在当地,这些楼房都被叫做握手楼。
  还真是形容贴切!我们跟着过了一座桥,到达另外一处小巷,路面稍微宽敞了一点,但也仅有4米,迎面过来一辆电动车,上面坐着一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没仔细看,车子就从我们身边过去了。“那就是我们的工人。”杨贯成说,“这里太窄了,电动车是我们唯一的运输设备。”
  再往前走了50余步,就看到了几名正在作业的四局工人,正准备把换好的管道封起来。我们停下了脚步,听杨贯成为我们介绍这项四局人参与的工程情况。原来我们所在区域是广州天河区车陂村,龙洞村,四局在这里负责这两个村子的雨污分流和自来水改造工程。
  在来现场之前,就听人提起过这个工程,说非常难干。亲眼目睹之后,才知道难在了哪里。这两个村子人口密集,共有38.5万人居住其间,龙洞村更是号称“天下第一村”,这里虽然街道狭小,但是五脏俱全,各类铺子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人群川流不息,在我们停驻的一小会时间内,一直在为路过的行人让路,包括我们的工人,为了顾及行人安全,也要时不时停下手头的工作,等他们经过之后再继续干活,非常影响施工效率。
  “其实工程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们的困难就在于受场地限制,根本无法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都靠人工处理,这大大影响了工程进度。”项目经理王磊告诉我们,“当初设计的时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设计单位统计了巷道数量方向,就出了图纸,实际上忽略了人家当地的民俗讲究,这里祠堂特别多,很多地方不能按设计的来,前期受到了很多阻挠,大家不愿意让我们修理,甚至出现了很多投诉……”
  为了得到大家的信任,四局选择了片区最难处理的几条巷道进行管道分污设计,并对路面进行复原,还额外多延伸了几十厘米,等于是把整个巷子都重新抹面翻新了,大家看到效果后,渐渐地接受了我们。“去年我们施工的时候,有很多商家为我们送饮料茶水,挺让我们暖心的。”王磊说。
  离开时,穿过另一条小巷,远远又看到了几处四局人的身影,夹在逼仄的“一线天”中,身形略显佝偻,让我不由得想到,曾经他们是纵横高山峡谷、踏浪江河的水电人,参建过的工程,哪一项不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标杆和典型?如今,为了转型升级,开拓新市场,他们从田野转战城市,躬身于狭窄小巷,又要重新适应环境和规则,心理上免不了会有落差和冲击,但,这是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必受之痛,必吃之苦!他们这批先行者的带领下,相信未来,这些单薄的蓝色身影必定能在城市重新汇聚成磅礴之气!(黄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