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着力提升投资业务能力,以更稳健的脚步做优公司发展“一翼”
——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公司2019年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五
  深入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持续做优投资业务,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打造强劲的“一翼”,是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年来,公司在投资业务领域稳健拓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一体两翼”战略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保证。2018年,公司投资业务围绕公司中心工作,遵循“战略可循、能力可及、效益可期,风险可控”的工作原则,对内狠抓管理,对外力拓市场,有力推进了该业务开展的顺利进行,尼那电厂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海东高铁新区完成竣工验收,广陕广巴联通线投运,宁夏银川地下管廊、鹤山等项目有序推进。特别是在市场营销上,成功拿下榆林三县供水和乔巴特水利特许项目,实现总投资36.15亿元,可拉动施工总承包46亿元,工作可谓取得重要突破,投资业务发展之路越发稳健。
  看到积极的一面,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冷静地看到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于公司发展的新需要和外部市场的新环境而言,我们投资业务目前的组织架构、管控模式、人才结构及业务能力水平还不能更上公司发展需要,与外部投资市场和政策金融环境也有无法做到完全匹配。特别是在新市场的开发上、项目的管理上、与外界的战略合作深度等方面还有诸多新矛盾、新问题。投资业务要承担起助力公司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着力提升业务的管理能力。
  要紧跟国家政策风向,找准自身市场定位。以市场为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区域营销资源,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发展三大宏观布局,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等区域发展规划,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在电力能源、基础设施、水环境治理、新兴民生产业板块,逐步做大市场“蛋糕”。要持续强化公司市场营销“一体化”,实现与各单位的资源共享,优势资源联动。要充分评估项目盈利风险,严格评审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要坚决放弃。要注重投资业务与公司产业布局的协调统筹,在公司急需拓展但尚无业绩的领域,投资业务可先行一步,以投资打开市场,项目积累业绩。
  要夯实管理基础,推动投资业务规范标准化。把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经济指标体系、风险管控体系、经营分析报表体系,作为当下工作的重点,努力推动投资业务不断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夯实基础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在建项目为依托,在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上要逐步完善,确保“费用缴纳责任书”“项目委托管理责任书”落地;建立项目公司全过程考核体系,强化合同履约,精准管控;建立有效的审计巡察制度,严格规范检查内容和程序,助力提高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确保项目拿下来,还能管得好。要重点研究完善投资项目运营管理,随着广元大石连接线、滨江西路的投运,要在做好运行管理,确保项目运营规范,最大化创造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规范性、人性管理的积极性、奖惩机制的调节性,同时为后续项目的运行管理积累经验。
  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筑投资业务智力高地。要下大力气改善投资业务是公司的新兴业务,没有雄厚人才队伍的现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抓好班子建设,二是抓好能力建设。要持续深化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突出政治建设,运用好考核竞聘等手段,切实把讲政治、讲大局、勇创新、敢担当的人员选拔到班子中去,确保两级班子为团队的“脊梁”。要持续深化人员培训基础性工作,结合不同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持续提升全员的能力素质。要充分运用考核手段,督促员工将指令性学习与自发性学习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抓住关键岗位的“关键少数”,让他们先强起来,形成带动示范效应。要健全落实员工职业通道管理制度,让大家认识到有能力、有通道、有饭碗,用制度督促员工自发持续提升自身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后备人才管理库,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鼓励员工强基固本、增进知识、钻研技术,提升综合素质。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选树岗位能手、技术标兵,激励员工提质干事。
  做优做大投资业务对公司的发展意义深远,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非常巨大。但只要我们拿出敢为人先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撸起袖子,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向前,就一定能够实现打造公司“投资创新企业”的远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