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关,人们思亲之意渐浓,思乡之情更切,追溯起来,古人也把过年当作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从洋洋数千首流传于世的古诗词中,可信手拈出不少关于盼新年、迎新年的绝妙诗词。
唐代诗人杜苟鹤在《和舍弟题书堂》一诗中写到:“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可见古人把合家团圆当作重之中重,囊中是否殷实倒在其次,与今人“有钱无钱也过年”的朴实想法不谋而合。“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这是唐代诗人范成人《卖痴呆词》一诗中的佳句,生动地描述了人们欢天喜地过新年,为了“守岁”,除夕之夜不睡眠,小朋友在街上雀跃奔走的喜庆场面。
明代诗人叶颙创作的五律诗《已酉新正》,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新年:“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诗人笔下的新年如一轴妙曼的画卷:天气真好,无风无霜,春意盎然,一派祥和,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言下之意,时间过得真快。此时,春天正在悄然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凋的松树有了些老态。人们因为高兴,多饮了几杯屠苏酒,心情兴奋,欢笑声响彻云霄……
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拜年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明代诗人文征明因此撰写了《拜年》一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彼时,人们拜年时兴投送拜贴,一番心意,尽在贴中,不求见面,但希望通过拜贴问候。这种拜年方式,文雅、内敛,不落俗套,与今人通过短信拜年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