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歌。我从大学毕业到水电四局参加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里,我亲眼见证了四局的飞跃发展和蒸蒸日上。在我局即将迎来60岁华诞之际,回首往事,真是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2000年,我有幸参加宁夏扬黄扶贫灌溉工程。满怀着一腔热血和激情,我们一群年轻人来到了工地。虽然去之前对当地的恶劣环境就有所耳闻,但到达现场时看到那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时,我们觉得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糟。可谁知,第一天晚上,老天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半夜不知从几时起,刮起了沙尘暴,漫天的黄沙飞扬,风越吹越大,把我们的帐篷掀了个滚翻,漫漫荒野,我们无处躲藏,只能找到一个背风的低洼处,大家靠在一起相互取暖、相互安慰,度过了漫长而又难忘的一夜。后来,我们有幸租到了当地养路段的一个小院子作为项目部,能够住到砖房里,再也不用担心帐篷会被吹走。但当地的沙尘暴随时都会刮起来,而且是无孔不入,每当我们被沙尘呛得从梦中醒来时,就发现脸上、被子上、地上到处都是一层厚厚的黄沙。每天去工地,不带防尘镜根本出不了门。由于渠道工程是线性工程,战线比较长,漫漫戈壁滩,只能靠步行。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我们一帮年轻人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我是队长,带领着大家扛起了经纬仪、水准仪,从刚开始原始地形地貌的测量,到后来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直至工程竣工结束,那片戈壁滩上不知留下了我们多少的足迹与汗水。
由于当地干旱缺水,饮用水只能用窖水。但每天从水窖里打出来的水都必须要沉淀半天才能使用,桶底每次都会沉淀一层厚厚的泥沙。记得有一段时间,全项目部的人都在拉肚子,到处查找原因,也没有结果。有一天,一位年长的工人师傅说不行清理一下水窖吧。结果把窖底的东西清理上来后,你根本想象不到,里面的淤泥散发着一股恶臭,还有青蛙及其它不知名的微生物在里面,看到这一幕,大家都恶心的吐了。在那里,洗脸、洗衣服都要节约用水,洗澡对我们来说更是奢侈。当时,工地上没有网络,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话,更别提有手机了,我们在那里似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一般一个多月,我们会抽半天时间,轮流去四十多公里以外的中宁县城去洗个澡,在街上的公用电话亭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当然,我们几个年轻人也不忘去找个汉餐馆大吃一顿红烧肉、猪蹄子、排骨之类的解解馋,因为工地所在地是回族自治区,为了尊重当地老乡们的饮食习惯,我们平常根本吃不到大肉。吃完饭,去街上的音响店买两盘当红歌星刀郎、阿杜的磁带带回项目部,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因为环境差,条件有限,当时每天除了去工地现场,在项目部做资料外,闲暇时间,我们几个年轻人只能是自己苦中作乐。晚饭后,我们在项目部狭小的院子里踢足球,我们去戈壁滩上追逐脚底随处可见的壁虎,我们把困在荆棘里受伤的大鸟带回项目部养伤,我们解救过在沙尘暴中失群的小羊……
项目部门前不远处有一条河,当地人称之为“清水河”,河中常年干枯,只有在夏季的时候河里面才会流淌黑黑的河水,每当这个季节,我们几个年轻人都会在落日的余晖里漫步在“清水河”边,或者嬉笑说应该叫“黑水河”才对,或者坐在岸边打闹聊天,或者引吭高歌….任凭那不完美的歌声在空空的戈壁滩上空飘荡……
当地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霎那间就可能是沙尘满天。更可怕的是在汛期的时候,山洪说来就来,让你猝不及防。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上游工地现场,突然飘来了一片云,紧接着就看到远处的乌云黑压压的逼近,当地的老乡说:“不好!山洪要来了!”话音刚落,就看到山沟远处白色的一片正在慢慢逼近。为了通知下游的工地,我坐上了当地老乡的一辆摩托车,他载着我向下游工地疾驰而去。刚开始,我看那片白色离我们还好远好远,可是当我再回头时,却发现那片白色越来越清晰,那是洪水,正在飞流而下,离我们越来越近。老乡把油门加到了最大,摩托车在前面飞奔,洪水在后面穷追猛赶。好在我们及时到达了下游的工地,让在基坑里的施工人员刚刚撤离到安全地带,洪水就奔涌而下,霎那间工地上的模板、材料瞬间就被吞没,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时至今日,每当回想起这一幕,依然感觉惊险万分!
当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与条件下,热血年少的我们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汗水、自己的梦想在自己参建的每一个工地上留下了足迹,也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着五彩缤纷的一笔。20年过去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四局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如今的各个工地,都是窗明几净,有网络,有澡堂,有职工之家,工作之余职工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20年的工作生涯,让我见证了四局的发展,也让我从一当地个懵懂无知的青年,经过不断地历练,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今天的我们,虽然青春不在,但我们仍然愿意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书写自己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继续见证水电四局70年、80年以及永远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