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还记得2013年7月的那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从首都前往埃塞俄比亚的飞机,经过了10个小时到达了埃塞俄比亚,然后转机到内罗比,再转机到索马里。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坐飞机,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国。心情难免有些激动,但激动之余还有一些胆怯,为什么呢?在刚接到时任设计院书记乔世雄的电话通知的时候,我还在白鹤滩项目的工地上,当时正在测左岸坝肩的预裂孔,乔书记电话说有国际业务,是市政项目考察,有国家体育馆重建,国家大剧院重建,港口扩建,电站恢复,妇幼保健医院恢复还有市政道路恢复等项目,需要测绘专业人员,要派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去索马里。当时我很是高兴,因为能出国了,这让我在同事面前很是炫耀。当大家知道我去的是索马里时,纷纷劝阻我说,你跟书记说一下别去了,你不知道索马里吗?那里太乱了,生命得不到保障。那里人的生命说没很容易就没了。
我不信,晚上加完班回到宿舍后,跟我关系很好并且还是我师傅的刘哥仍然在劝我考虑清楚。有些动摇的我在电脑上搜索有关索马里的资料,其中有个视频的内容讲述一个中国记者去索马里现场报道,有6个大兵全副武装围着,记者边走边解说在索马里枪支就像手机一样普遍存在,在一个枪支贩卖市场,各种枪支就像菜市场的菜一样随意摆放着,甚至还有地雷,榴弹筒等战争才用得着的武器,而枪贩子还在大声叫卖着。
萌生退意的我一夜几乎没有合眼,却在天亮那一刻突然想通了: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工作,就要在这个工作中作出贡献,让国外的人看看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工作的。不再犹豫的我毅然来到了索马里。
我们考察组一行22人,其中我们三个是水电四局设计院派来跟着考察组负责所有测量任务的。在当地大兵的保护下,我们前往驻地,隔着车窗看外边,这那里像是一个首都啊,简直就是一个废墟般的城市,道路两旁的房子几乎没有完整的,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弹孔,房子的门口用麻袋筑起了掩体,窗户上看不到玻璃,有些人家的大门里边直接就建立起来了一个炮楼一样的塔,塔上边站着一个人,拿着长枪四处巡望着,这明明就是电影里看到的战场嘛。这时我心中又害怕了,害怕回不了家了。
在索马里酒店,我们设计院的三个人被安排在了一间房子。马师傅是我们三人中最年长的一个,也是出国经验最丰富的一个。他告诉我们一定要听当地向导的话,不要出门,不要乱走动。并且安慰我们说,年轻人有这样的经历是好事情。因为近几十年我们不仅是来到这个国家的第一批中国工程建设者,也是世界上第一批走进这个国家的外国建设者。
第一天的考察工作出动了三辆车。前边一辆皮卡车开路,车上坐满了全副武装的军人,还有一个重型机关枪,后边也是一样装备的武装车辆。我们的车在中间朝着测绘的第一站歌剧院进军了。在目的地,大兵们先下车观察了附近的安全状况才让我们下车。所谓的歌剧院大门原来的样子已经看不出来了,楼梯也不完整,看不到大厅的顶,四处散落的弹壳随时可见。
由于该国战乱刚刚平息,没有任何资料能提供给我们。我们三个研究了施测方案后,决定用手持GPS做两个控制点,整个歌剧院测下来要搬10多次站,所有的转点都以这两个点为基准延伸,这样即保证整个歌剧院每个部位之间的相对精度,也标明了整个歌剧院和附近建筑的位置关系。短短一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晚上我们把所测的地形地貌点以及建筑物特征点进行绘图,然后把设计技术人员丈量的详细尺寸套在我们所绘制的图形上,整个歌剧院三维体型就完整地还原到我的电脑上了。这一天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反倒是保护我们的军人和当地朋友看到我们的图形后非常感谢我们,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刻,我感觉到了无比的自豪,感觉到了测绘人责任和骄傲!
第二天,我们的任务是一个比较大的体育场。进大门的时候我们全部下车接受非盟军队的检查,怕在检查过程中摔坏测量仪器,我把这些东西抱在怀里,检查的人看到后非说我们拿的是武器,不让我们带进去。我们的领导跟当地政府经过交涉才让带进去。折腾到下午4时30分我们才展开测量,因体育馆内堡垒太多太高,测量起来很是麻烦,需要转站的次数太多,一天下来只测了不到六分之一。第二天测量时有些地方说是军事重地不让进去,我们只好把仪器架在体育场观礼台最高处进行无棱镜测量。露天的建筑物好测,但是里边的走廊,楼梯等建筑特征位置不进去是不行的。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在建筑外边测出里边建筑的平行线,让非盟人员用皮尺协助把楼梯等建筑的长度和宽度丈量出来,最后把楼梯到我们所测的平行线的距离丈量出来,推算出里边建筑的坐标。在重重困难下我们紧紧张张地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体育场测绘计划。跟我们一起工作的当地朋友对我们赞不绝口,说我们中国人太了不起了,本领高不怕苦,午饭不吃也要先干工作。
第四天的任务是发电厂和医院两个地方,因为发电厂的建筑很少,而且院子又小,我们上午很轻松完成了发电厂的测绘任务。下午在医院,一进去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病人竟然有很多被安置在院子里就医,一个小姑娘趴在病床边上和她生病的母亲说话,母亲的一条腿没有了。看到这些,让我震撼的同时,深深感觉到我们需要完成的不仅是工作,还是责任,是使命。当我们测到医院一个角落里的平房时,我听到这里竟然传来朗读课文的声音,顺着窗户望去,原来是一群孩子在上课。破烂的桌椅,一块小板子权当黑板,比我小时候的课桌还要简陋。当我们把仪器架到房顶测四周的时候,发现有一块小方石头镶嵌在房顶,上边有不太清晰的中文,依稀能辨认出大致内容是该建筑由中国一九六几年援建的。这个发现让我和我的同事们异常兴奋,让司机大哥把我们带回歌剧院,在这里也找到了同样的石块。这时我才感觉到我们是踏着前辈的足迹过来的,我们中国人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全世界援助了,在这一刻我很想自豪的大喊一声:我是中国人,真好!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分别测了码头和城市的主干道等,将汇总编制好的资料悉数交给了设计人员,不辱使命,最终顺利完成了此次的考察测绘任务。而今,即便过去了很多年,我也走出国门好几次了,但唯有这一次的经历烙印在我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里程中最为炫耀的一次。我们是普通的一线测绘人员,不敢说为国争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至少我们中国的测绘,我们水电四局的测绘,我们设计院的测绘足迹已经留在了索马里,成为邻国友邦历史丰碑上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