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美丽”写入强国目标,中国水电四局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力促进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建设。
2016年12月,贺州市八步区大桂山林场的两层小楼里,忽然热闹了起来。几位年轻人把小楼里里外外收拾干净后,搬进了桌子、电脑等办公设施,并在小楼的洗衣间里搭起了炉灶。从此,小楼每天灯火通明,一派繁忙。这就是大桂山风电项目的现场指挥部。
地处广西东部,毗邻贺州市大桂山国家级鳄蜥自然保护区的中国电建水电四局大桂山风电项目就坐落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群山之巅,是典型的高山型风电场,风电场总装机40兆瓦,设计安装20台单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项目部的建设任务主要是组织开展微观选址、进场道路、风机平台、升压站的修建,风机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集电线路、防雷接地的施工、风机及箱式变压器的吊装,负责项目征地、用地手续、施工审查、施工许可、涉网手续及工程备案手续的办理。
强化红线意识 抓实过程管控 促安全生产
项目部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最严格的要求,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和安全生产“三个必须”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深刻理解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内涵,切实把安全生产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110千伏升压站是整个风场的心脏,在升压站的土建施工和设备拉运中,运输及安全工作是关键,为了源源不断的将原材料和设备运送至30多公里外的施工地点,加之升压站和进场道路同步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绞尽脑汁,在陡坡泥泞地点放置专用牵引设备,专人协调指挥,保证了综合控制楼于2017年12月30日顺利封顶,于2018年6月30日设备具备带电条件。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风电建设的关键是风机基础施工,大桂山项目采用的基础材料是商品混凝土,供货地点在信都镇郊区,30多公里长的场外道路由于提质改造,一直处于施工状态,每次基础浇筑,项目部都要协调道路修筑单位、商混厂家、风场内道路修筑方等多家单位,保证沿线道路通畅,确保基础浇筑的连续性。为此,整个基础浇筑过程中,项目部都是备战状态。受场内、场外道路修筑影响,道路塌方,车辆故障堵路都是常事,为保证道路通畅,在基础浇筑期间,项目部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处理突发事件,每个重要路段安排专人值守,尤其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雷雨等天气,做好了应急预案,设置装载机、反铲等设备随时待命,保证了浇筑的正常进行。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从运输线路保障到基础浇筑现场,项目部领导带头,项目全员拧成一股绳,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解决遇到的问题。在风机基础施工前,项目技术人员与监理、业主单位共同对风机基础坐标进行复测确认。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试块送检制度;在混凝土浇筑前、浇筑中、浇筑后,联合监理单位进行了基础环水平度复测,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养护,并做好记录,严格控制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施工过程中的详实交底和监督,让每位施工人员对施工流程和规范要求了然于心,做到忙而不乱、推进有序。
过程管控,夯实安全。项目开工以来严格履行日检、周检、月检等安全检查制度,认真执行起重作业、土方开挖、钢筋模板施工等专项检查。建立了特种作业人员台账、分包单位人员台账等。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受教育率100%。组织防洪度汛、防火、高空作业、起重作业、防触电、防雷电等安全培训,提高了全员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发生。大桂山风电场进场道路坡高路陡,最大坡度达17度,为保证行车安全,项目部安装安全标识牌40个,设立于风场道路各大转弯及坡陡路段。风机基础、线路基础施工时,周围设置了安全围挡,风机吊装施工区域设置了安全警戒线。风机吊装为重大危险性工程,项目部配置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控,保证了施工安全。
增强经营理念 实现降本增效 提高盈利
项目部核心管理层前期就树立了“前期就要开始经营,项目投产就要盈利”的理念。从设计优化、设备物资采购、细化经营核算等工作中要效益。
设计优化是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工程建设初期,项目部积极与设计、监理及业主沟通,采用多渠道沟通、理论与实际可行、方案对比及论证分析等方式进行了设计优化工作,实现了风机基础从圆形扩展基础到肋梁式风机基础的优化,10公里架空线路备用电源变更为柴油发电机房配柴油发电机的优化、进场道路浆砌石挡土墙的优化等共优化节约费用500余万元。
截至目前共完成物资设备采购2亿元,累计节约费用1000余万元,其中风力发电机组的采购,是分局内首个独立自主采购的总承包风电项目,就该设备的采购,为企业节约费用600余万元,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突破种种难关按下建设进程“快进键”
项目部经过详细研究和部署,克服运输、吊装环节诸多困难,顺利完成了首台吊装。由于风机设备超长、超宽、超高、超重,一个风电机组叶片长达60米,四节塔筒长90米,主机机舱重达约89吨,一套完整的风机设备运输到指定机位需要经过狭窄、坡度大、转弯急、障碍物多的进场道路11次。为了保证运输顺利进行,项目部安排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现场指挥,尤其在首套大件的运输中,现场管理人员徒步行进约25公里,风餐露宿保证了设备安全运送至风机机位。在整套设备运至机位处后,需将塔筒一节节安装就位,并将机舱、叶轮从地面吊起至90米的高度安装就位。从1200吨轮式吊车的安拆、运输、站位,到吊装平台地基承载力测试,再到吊装前实时风速监测等,都影响着风机能否顺利吊装完成,一个微小的细节出现问题都将产生不可预想的后果。在面临受地形限制,机位吊装平台修建普遍偏小,部分平台道路存在坡度大、弯急,风机设备无法运输至平台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施工用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只能采取后轮转向特殊工装车辆转运。经过项目全体员工和各外协队伍的出谋划策、不懈努力,经过三天奋斗,首台风机吊装顺利完成,为下一步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推进建设进程按下“快进键”。
尽责奉献拼搏 奋进新能源领域 谱写新的篇章
山高林密,四局风电人与风为伴,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积极作为,在清洁能源领域奋进拼搏,谱写新的篇章。
大桂山项目经理高振东为了能够早日实现项目并网发电,他常年坚守在工程现场,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丈夫,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项目上,对于家庭,他常常为此自责,关心的太少,照顾的不够。他的儿子3岁了,正是需要爸爸陪伴的时候,他没能陪在儿子身边见证孩子一次次的进步与成长,他最害怕,但是又最想听到的就是电话那头儿子稚嫩的那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每每在听到这句话时,心里的那道防线都近乎被击溃,深深凝望着施工进度表,回答一句“等过段时间不忙了爸爸就回家”。高振东把对家对孩子的思念化为力量,奔赴在各个施工现场......
2017年4月28日工程正式开工,2017年8月28日,进场道路完全贯通。2017年12月31日,升压站顺利封顶,2018年2月5日首台风机基础浇筑完成,2018年6月30日,升压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具备入住条件,2018年8月4日,首台风机吊装完成。
在整个大桂山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正因为有“领头羊”项目经理高振东的带领,正因为他坚守岗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率领自己的团队奋战在一线,才有今天的成绩。2018年1月17日,广西大桂山风电工程项目部评选为中国水电四局2017年度先进集体。
自施工团队进场以来,项目部党支部在公司、分局两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发挥思想引领,激发党员积极作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在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党支部深入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公司、分局的奋斗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党群工作,积极参与公司、分局组织的“我身边的党员”七一征文活动,并取得公司二等奖的成绩;参加公司举行的摄影活动2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及全体员工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并形成学习心得体会30余篇;积极参加分局组织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章宣讲备课示教评比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充分发挥党支部在项目经营生产管理方面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逐步形成“党建+生产”的良好局面。2018年7月1日,广西大桂山风电工程项目部党支部被新疆公司评选为优秀党支部。
回顾过去,既付出过,流过汗,也有成绩;立足当前,虽有压力,却有机遇;展望未来,很有动力,更有信心。大桂山风电工程项目部这支能攻善战的项目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后续施工任务,他们势必用电建人执着、吃苦、实干的工作态度,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在有力促进公司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为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推进清洁能源建设方面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