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国学经典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时
  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些计时名称常常出现。如,《西游记》第一回:“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中天,而未则西磋;申时哺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其中的“鸡鸣”“日出”、食后”、“挨排”“西磋”、哺”、“日落”、“黄昏”、“人定”等,就是各个时辰的具体说法。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