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强基固本抓管理严细实恒保安全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生命安全重于泰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把安全作为前提、基础和保障。守住了安全红线,就守住了幸福底线、发展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公司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不断创新发展安全生产局面,为广大员工筑牢安全屏障、撑起生命绿荫,使员工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化红线意识落实政治责任
  习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而一次次血的教训则警醒我们,安全红线一旦失守,不仅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损失,更会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凋零。对各级领导而言,把保护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这是基本的要求和责任担当,也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体现。公司所属各单位、总部各部门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最严格的要求,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和安全生产“三个必须”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深刻理解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内涵,切实把安全生产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把“五落实五到位”作为各单位日常工作的新常态,把以法治国、依法治安的理念作为企业日常管理标准的新常态,把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作为企业提升“本质安全”的新常态,要扣紧扣牢“责任、压力、警示、技术”四个链条每一环,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为公司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坚持依法治理 推动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无数事例表明,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终归要毁灭企业,而且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惨痛。《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强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机制。”确立了企业履行安全管理的法定职责。同时,《安全生产法》贯穿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这是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理,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做到以下三点: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真正重视法治、加强法治、依靠法治,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刑法》和《“两高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动建立各单位、部门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严格实行各级领导任期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强化党政主要领导“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突出抓好“四个责任体系”负责人和各级党组织书记等“关键少数”人员的安全履责检查考核工作。必须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构建起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要加大对协作队伍管理、营地建设、防洪度汛、地质灾害防治、隧洞施工、爆破作业、特种设备安拆等事故易发多发时段、环节、工序的专项治理力度。必须强化安全在建项目检查督察,通过直查现场和驻地督察,对安全管理问题突出的单位和项目加大处罚力度,建立重大隐患不落实问责机制,对存在重大隐患的项目必须停工、停产,挂牌督办手段,真正严起来、硬起来、实起来,推动各单位、项目部严格履行法定责任。
  狠抓事故预防 提升防御能力
  亡羊补牢远不如未雨绸缪,遏制乃至杜绝事故发生、有效防灾减灾,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永恒目标。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立足于查风险、除隐患、防事故,从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做起,领导干部要带头照单领责,敢于担当、勇于负责,面对当前的安全形势,不要幻想当太平官。进一步强化自然灾害预防,从总体规划开始,到实施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更加关注以前我们没有想到和想到但没有做的事情,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全过程着手,分析研究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和问题。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营地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区空间布局。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建立分级管控制度,制定落实安全操作规程。构建公司、各单位、项目部三级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实行风险预警控制,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围绕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方面开展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各级要把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在应急指挥、应急预案、应急调度、现场救援等方面相互衔接、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切实发挥应急救援体系整体效能,切实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扎实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强化措施 推动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持续全面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一把手”安全责任。只有“一把手”真正重视安全,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安全工作才能在企业内得到广泛认同,才能在组织领导、制度措施、经费投入等方面得到最大保障,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安全生产是“一把手”工程,作为“一把手”,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进一步贯彻一岗双责,提升全员履职能力。关键是要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大力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岗位能力,调动全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安全生产从“全员参与”到“全员履责”的转变。建筑施工安全始终是公司安全管控的重中之重,必要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责任使命和高危行业特性,警钟长鸣、永不懈怠,突出“全、严、细、实”的基本要求,突出综合治理全管理链条发力,突出“抓重点、重点抓,抓反复、反复抓,抓长久、长久抓”,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留遗憾。我们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构建起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提升安全素质,人人争做安全卫士的良好局面。
  强基础上狠下功夫,提升能力水平。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的有效手段,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抓手,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以“各单位自查全覆盖、公司审查抓成效、‘回头看’督查促提高”为手段,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机制建设。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入企业全面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体系,全过程强化安全管控。进一步强化班组安全建设,班组是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提高班组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是夯实安全基础的核心内容。抓实班组每日班前会、班组反“三违”、安全人员深入班组讲事故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