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接棒
  水电四局六十年的历史也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大半个历史,典型的局二代,满满的感情、满满的故事、满满的回忆。
  父亲,从抗美援朝战场转业后,先后在三门峡、陆浑水库工作,1958年建局时调刘家峡水电站工作,成为四局的第一代工人。修建了刘家峡水电站之后又去了龙羊峡,1986年从龙羊峡退休,在四局整整工作了28年。由于年龄差异的原因,我对父亲在四局工作了解的并不多,记忆最深刻的,他是一名材料员,综合加工厂是他从刘家峡到龙羊峡一直工作的地方;他是连续多年的局劳模,每年都能见到他拿回来的荣誉证书,家里的暖瓶、搪瓷茶缸等纪念品都印着“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一类的文字。我对父亲的认知,他是一名本本分分的普通工人,没有华彩的人生、没有夺目的业绩,在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用心坚守。那个时代的老工人大抵如此。
  我是1986年11月通过接班的方式进入四局工作的,就像一场接力赛,有我接续父亲下一段的奔跑。接班后成为开挖分局二中队一名风钻工。1987年9月参加了工程局在技校举办的新技术培训班,接触了多臂台车这个新生事物,并于88年初被分配到李家峡水电站台车队。我们那个年代、那个团队、那个年龄段都是令人激情迸发、印象深刻的。在台车队工作的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台车队被老工人形象的称为“长毛队”,大家都很年轻,那时候正流行长头发、喇叭裤、高跟鞋,外加油腻工作服,那形象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了。表面上看这群年轻人一个个不修边幅,但工作中个个是不服输的主儿,暗地里较劲。比爆破后的进尺、平整度、半孔率,各类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劲头十足。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团组织牵头开展的导流洞进口破碎段施工任务突击,那是制约工程截流的卡脖子环节,也是整个导流洞开挖最后的冲刺阶段,台车队肩负着主力攻坚的重任。为了提升功效,遇到凿岩作业时,通常都是吃饭不停机,在台车上操作人员一个馒头、一根大葱就是一顿饭,渴了就喝几口车上的冷却水。遇到特殊情况,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二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记忆最深得一次遇到泥石流,大家一大早工地抢险,一起奋战四十八小时。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圆满完成了李家峡水电站导流洞、过坝洞、安装洞、消防洞、缆机平台交通洞、坎布拉公路交通洞的开挖任务。1991年8月,我们的团队《这里的工程这里的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的栏目。
  在之后的工作中,我更多的从事党群口的工作,先后在综合办公室、共青团、纪检监察等岗位上工作,并先后参与了重庆江口水电站、利比亚3000套住宅项目、玉树灾后重建、蒙华铁路、新疆双三段等工程建设。弹指间,我也进入了“奔五”的年岁,在水电四局已经工作了32个年头,也成为了有着丰富阅历的老工人,工作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人生的重要篇章。
  2008年,是我人生经历中重要纪年,这一年,我跟随利比亚国际工程经理部踏进了利比亚南部撒哈拉沙漠的腹地——甘特3000套住宅项目。作为项目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项业务开展及后勤保障工作迫在眉睫,正常的物资设备采购、运输等陆续进展。这一年也是各类物资设备进场最为集中的时期,仅生活物资就多达80多个包装箱。在其他人员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做好了作战前的准备工作。最难忘的是在长达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没日没夜,白天和大家一起在前方拆装物资,兼顾安排突尼斯监理公司现场人员的日常生活,晚上奋笔疾书起草各类文件及管理制度,并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内部综合刊物《利比亚工程简报》。综合办公室是一个和国内业务联络最紧密的部门,从国内发往利比亚项目的物资设备信息以及人员护照、签证办理、进场信息都要通过我们部门来转达、协调,因此每天第一时间和国内工作联络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当地时间与北京时差6个小时,为了第一时间与国内的同事沟通联系,于是每天凌晨4点钟睡觉便成为作息的常态。在利比亚工作的三年时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反映利比亚风土民情、自然风光的8个视频,无偿提供给职工观看,很多回国的水电员工,将此作为送给家里人的“珍贵礼物”。2011年2月利比亚战争爆发,我和同事们一起返回祖国。回国后我把自己的摄影资料整理成册,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反应撒哈拉沙漠风土民情的大型画册—《走进撒哈拉》,被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多家图书馆收藏。从利比亚战区撤回国内仅2个月,受玉树援建的使命召唤我再次踏上了去往玉树的征途。尽管之前曾经去过玉树,当驱车进入几乎被地震夷为平地的灾区时,还是被视线里惨不忍睹的遗迹打湿了双眼。玉树,气候冷酷到了极致,天气变化无常,一年只有两季,冬天和夏天。有人戏称:玉树的天气像小孩的脸,一片云、一阵雨,一阵风、一场冰雹。但这里最致命的是缺氧和高原反应。参加援建的绝大多数职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头疼,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身体的伤害可想而知。这对建设者而言,除了挑战身体机能的极限之外,心灵和精神上的挑战也如影随形。一年里,为了把握6个月的黄金施工周期,平时大家都没有休息日。我们用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信念,苦干加巧干,三年援建跨越了二十,新校园、新家园在我们的努力下实现了。
  如今,我们的四局已经从水利水电跨越到轨道交通、公路、市政房建、新能源、基础设施等更宽广的领域,走向国际。
  我也有幸作为这个企业的一员,参与了一些重大项目的施工建设,在平凡的岗位上继承和发扬着父辈们光荣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