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一线管理人员,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便开始在各个工程施工现场之间奔波。李家峡施工局机械大队、尼那项目部、龙首项目部、公伯峡水电站开挖队、拉西瓦电站卡瓦大队、官地项目部、玉树项目部、海东高铁新区项目部、民勤光伏项目、白天赐风电项目部、承德农业光伏项目部……在四局宏伟的建设版图上,处处都留下了他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如今,他已在水电四局伟大建设的洪流中轰轰烈烈地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20年。那是朝气蓬勃的20年,是殚精竭虑的20年,是风雨兼程的20年!20年了,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倾洒在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就是新疆公司湖南河路口风电项目部项目经理张彪年。
问道明志
——完美,是一种追求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要做,就要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是张彪年对自己和下属的一贯要求。追求卓越,力求完美,始终贯穿在他这奋斗的一生。
20年来,张彪年同志始终做到了工作学习两头抓、两头硬。作为中共党员,张彪年同志对自己的个人思想和行为要求过硬。他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能够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从业有关规定,严格以身作则,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公司下发的各类文件精神,认真履职项目党支部书记职责,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业务工作培训,重视自身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工作中,他带头走在一线,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在保证所承建项目建设工期的前提下,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平常工作中,他不断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所需专业知识,提升理论水平,丰富自身头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综合管理人才,现阶段正在进行专升本学历进修阶段。在自身学识的提升过程中,同时特别注重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不忘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对培训,带动了整体项目的学习氛围,使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普遍提高。
在担任河路口风电项目部项目经理期间,为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设备管理,张彪年开始在项目部推行“设备状况白皮书”制度,分门别类地对设备缺陷产生的原因、责任单位、设备安装维护情况、使用年限、分布情况等信息进行汇总统计,为掌握工程建设设备健康状况和维护检修规律提供了权威的第一手资料。在组织研发工程管理系统的同时,张彪年率先提出了将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理念纳入系统设计中,打通了从设计、建设、生产维护到资产报废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推进了从设备缺陷管理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无论是作为工程建设“掌门人”,还是生产管理的“领头雁”,张彪年同志都会竭力在其专业领域做到更好、更强;无论是在最初的一线生产岗位,还是在一线项目管理岗位,直至现在从事的总经理助理兼项目经理工作,他都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去钻研,擅于总结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每一项突出成就都彰显出他思想与智慧的光芒,显示出他主动超前谋划、关注细节质量、追求尽善尽美的理想与信念。
孜孜以求
——责任,是一种态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参加工作以来,张彪年同志始终保持兢兢业业、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作为一名一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他严谨求实,勤奋刻苦,能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重担,作为一名项目经理,他懂得自己为项目管理、安全质量、经济效益应尽的义务。纵观多年的工作履历,张彪年同志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的钉子精神。
2013年,张彪年时任民勤20WMP光伏项目部项目经理。在任职期间,他合理的组织现场施工资源,根据项目实施特性科学切块,引进4家专业分包队伍,集中项目各项资源,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积极协调现场施工各项问题,在把握原则前提下,3个月内保质保量的完成20MW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工作。在他的管理和协调之下,整个项目部的工作运行仿佛水银泻地,各项实力稳步提升,综合业绩蒸蒸日上。在充分满足各项上缴费用的前提下,仍然实现超额利润10.1%,在西南分局各项综合指标考核中,给予民勤项目部良好的综合评价。
2014年,张彪年同志转战白天赐项目部担任项目经理。当时,施工现场环境极为恶劣,频繁发生大规模长期阻工,工期顺延导致施工成本与日俱增。他积极与各方进行协调排除万难,通过精细管理二次经营,在把握较强的原则性前提下,灵活应变的处理了各种突发问题,确保了现场施工形象进度,针对现场发生各种新增变更事件,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变更索赔小组,对过程中发生的新增变更索赔事项组织专人动态跟踪落实,专人进行签证,思路清晰,确保签证资料及时性,对签证过程中发生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处理,为项目后续新增变更索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带领项目全员建立长期二次经营理念,加强二次经营执行力度,累计申报变更索赔报告23份,工程变更索赔预计收入475万元,减少了项目成本压力,改变了项目经营结果,同时使项目工期按节点顺利并网发电。2014年白天赐项目部被分局评为优秀项目部,张彪年同志在2015年被西南分局评为优秀项目经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6年,张彪年工作再次变动,担任起了承德20MW农业光伏项目部和湖南河路口风电项目部两个项目的经理。在承德项目建设中面对6.30节点工期目标,他化压力为动力,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保质保量3个月时间完成了2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建设且满足并网发电条件,获得业主的一致好评。该项目收到业主单位表扬信,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在河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往而不胜的风采。在湖南河路口风电项目建设中,面对当地复杂的民风民俗、恶劣的施工环境、严重的阻工问题,他多次与业主单位、当地政府、村民积极沟通协调处理遇到的各项问题,在把握较强的原则性前提下,灵活应变的处理了各种突发问题,确保了现场施工形象进度。在处理现场各种问题的同时,针对项目现阶段存在运营风险,提前进行预防,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对有可能发生但不可控事件想尽办法要求业主出具相关承诺及协议,尽量将运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风险。2016年,他先后被评为中国水电四局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局先进生产工作者。
2017年,在山东诸城屋面光伏项目部任职项目经理期间,他组织项目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方案优化,将原设计铜芯电缆优化为铝芯电缆,在项目全部顺利完工前提下预计节约施工成本120万元左右,屋面电缆桥架规格型号从400mm优化为300mm,厚度从3mm优化为1.5mm,在本项目全部完工情况下节约施工成本预计15万元左右;项目整体管理从控制成本出发,加强项目全员成本理念,针对分布式屋面光伏特殊性(每个发电单元之间距离较远平均分布距离20千米左右)合理安排施工,避免资源投入浪费。同时,他积极组织项目部员工与各施工队,时刻不忘强调安全生产。为保证按施工节点完成相关工程进度,他多次在现场组织施工生产,工期紧张的时候难免晚上会加班,他总是亲力亲为在施工现场积极组织协调生产,晚上上完夜班,第二天白天还是继续在施工现场组织生产,毫不懈怠,在业主规定节点内顺利并网发电。在公司2017年度表彰大会上,张彪年同志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这是对我们项目部全体员工尽心尽力干好工作最好的奖励!”他自己如是说。
张彪年同志拥有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乐观的心态、坚忍的意志和谦虚的品质。他的成长轨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敬业才能精业,只有精业才能最终立业。
返璞归真
——仁爱,是一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大事业者,必须有专注的精神。无论在何处,张彪年同志总是抱有一颗难能可贵的平常心,对同事、下属关心关爱,时刻体谅他们,理解他们。如此,他才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相对恶劣的条件下能够带着镣铐起舞。
作为项目水电建设的主心骨,工程项目到哪里,“家”就搬到哪里。张彪年同志被同事们称为“吉普赛人”,经常一年半载回不了一次家,有时回到家已是深夜,与家人短暂相聚后,第二天又得匆匆赶回工地。为了照顾参建员工的思乡之心,只要谁家里有了喜事,谁的家属生病住院了,张彪年同志都会带领同事第一时间上门关心。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他靠的是一双眼、一张嘴和两条腿。他作为两个项目(河路口和山东诸城)的项目经理,在施工生产之余,常常关心项目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及生活方面,经常叮嘱工作时间长的同事们要对刚上班的新同事给予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不懂就要积极学,积极向老前辈问,要是有什么想法要积极的提出来,不要闷在心里。”在大城市生活惯了,初来项目的大学生们,面对封闭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多多少少都会些“水土不服”,他总是这样耐心的关心这群小孩。
“大家一定要开心工作,快乐生活。如果你内心对这样的生活是不满意的、是抵触的,我又怎么强求你在工作上顺利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呢?”他经常告诉同事们,有问题大家要积极沟通协调,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地点常年处于偏远地区,虽然荒无人烟人迹罕至,但大漠孤烟林海雪原,壮丽的自然景色造就了张彪年同志特别能理解人的仁爱之心。他热衷于团结,并能在工作中依靠群众力量不断创新,群策群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难题。张彪年同志常说:“在项目上干工作靠的是两条腿跑出来,一张嘴问出来。你要是高高在上,员工们能跟你说真心话吗?他们的心要是不在这儿,你又怎么能带领他们搞好工作呢?要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就得走到他们身边,跟他们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心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彪年同志从不向困难低头,用他那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凭着一颗赤诚的奉献之心,顽强地追求着自已的事业,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艰苦的磨练,在充满挑战的岗位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让人生在创造与奉献中显现出别样的光彩!